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联合气道湿化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人工鼻联合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B组采用人工鼻联合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术后1周内SPO2<95%发生情况,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刺激性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术后第4、7天SPO2<95%以及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刺激性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术后第1天SPO2<95%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鼻联合微量泵相比,采用人工鼻联合氧气雾化吸入的湿化效果较好,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随着时间延长SPO2<95%情况发生少,并且能有效减少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刺激性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70例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7.1%显著高于对照组 74.3%;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予以长期控制不佳哮喘老年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胸闷与喘息等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4 年 4 月 -2016 年 6 月收治的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患者 11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55 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治疗组在支气管扩张剂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7.92% VS 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心悸、恶心、上腹部不适、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长期控制不佳支气管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70例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疗效 (97.1%)高于对照组 (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发生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8.6%)低于对照组 (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予以长期控制不佳哮喘老年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胸闷与喘息等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优化预氧合在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前应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需紧急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取患者仰卧位后,以传统手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对照组患者采用球囊面罩加压给氧,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达到目标预氧合所需时间,预氧合前、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预氧合所需时间快于对照组[(4.34 ± 0.56)min比(7.62 ± 1.43)min](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高于对照组[(67.25 ± 2.34)mmHg(1 mmHg=0.133 kPa)比(61.87 ± 2.65)mmHg、(62.46 ± 3.51)mmHg比(56.32 ± 3.98)mmHg],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低于对照组[(38.78 ± 2.68)mmHg比(43.12 ± 2.95)mmHg、(42.57 ± 2.65)mmHg比(49.46 ± 3.43)mmHg](P<0.05)。观察组SpO2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高于对照组(0.97 ± 0.03比0.92 ± 0.03、0.92 ± 0.03比0.88 ± 0.05)(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2/50)比24.00%(12/50)](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优化预氧合在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前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血氧水平,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优化预氧合在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前应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需紧急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取患者仰卧位后,以传统手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对照组患者采用球囊面罩加压给氧,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达到目标预氧合所需时间,预氧合前、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预氧合所需时间快于对照组[(4.34 ± 0.56)min比(7.62 ± 1.43)min](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高于对照组[(67.25 ± 2.34)mmHg(1 mmHg=0.133 kPa)比(61.87 ± 2.65)mmHg、(62.46 ± 3.51)mmHg比(56.32 ± 3.98)mmHg],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低于对照组[(38.78 ± 2.68)mmHg比(43.12 ± 2.95)mmHg、(42.57 ± 2.65)mmHg比(49.46 ± 3.43)mmHg](P<0.05)。观察组SpO2预氧合后和插管后即刻高于对照组(0.97 ± 0.03比0.92 ± 0.03、0.92 ± 0.03比0.88 ± 0.05)(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2/50)比24.00%(12/50)](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优化预氧合在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前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血氧水平,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流量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与残留的影响。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17例,在气管套管处配接高流量湿化仪并抽空气囊,对照条件为气管套管堵管、抽空气囊、充盈气囊的三种状态,在不同状态下给予患者5 ml中稠食物,使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对残留和误吸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7例患者在高流量湿化、气管套管堵管、抽空气囊、充盈气囊四种状态下的渗漏-误吸评分和残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接高流量湿化仪时,17例患者的渗漏-误吸评分为(3.2±2.0)分,明显低于另三种状态下的渗漏-误吸评分[气管套管堵管(5.2± 2.3)分、抽空气囊(5.6±2.3)分、充盈气囊(6.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接高流量湿化仪时,17例患者的残留评分为(2.8±1.1)分,亦明显低于另三种状态下的残留评分[气管套管堵管(3.8±1.2)分、抽空气囊(3.6±1.3)分、充盈气囊(3.9±1.4)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配接高流量湿化仪可以有效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分析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湿化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改善气道功能效果。方法 抽选医院在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阶段实施气管切开脱机后行气道湿化的患者共计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气管切开脱机后行气道湿化,观察组实施气管切开导管接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人工鼻)使用雾化器吸入湿化,对比组间患者的刺激性呛咳次数、湿化导管脱出次数、痰培养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呛咳次数、日吸痰次数、湿化导管脱出次数及痰培养阳性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湿化护理有利于显著改善气道功能,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作者简介匡莲花(196212-),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来研究其疗效。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化,实验组采用改良后方法即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第4d将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两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项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湿化较传统手工滴入法对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