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然而现实是工会的维权相当乏力。导致工会维权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从维权的主体-工会自身来看,我国工会缺乏维权经历和维权的独立性基础,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也不适应维权要求。二是从工会维权的对象-职工角度来看,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意念分化,对工会缺乏信任和信心。三是从工会维权的工具-法律角度来看,职工维权的成本太高,工会权利和职责不对衬,企业工会独立法人地位难以保障。四是从工会维权的环境-体制机制角度来看,工会维权与社会大局存在冲突,工会宏观维权的渠道不畅,行业工会组织相对薄弱、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各行其责的维权模式也存在一定障碍。当前解决工会维权乏力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提升工会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具体举措有:一是提升工会维权的社会认可度;二是解决工会干部维权的后顾之忧;三是推行“上代下”的工会维权模式;四是构建工会维权的社会联动格局;五是创造硬条件在身份上增强工会的独立性。六是在法律上要努力争取工会维权的刚性武器。
简介:通过深入访谈7位因台湾《少年事件处理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三款而进入安置程序、且于安置期间有逃跑1次以上之经验的受访者,同时运用抑制理论之外在拉力、外在抑制力、内在抑制力与内在推力等四种推拉力来共同探究逃跑司法安置少年于安置历程中的适应状况,分析安置少年逃离收容机构之因素,进而提出改变安置少年逃离的选择过程。研究发现:生活的不适应与人际关系的挫折是受访者逃离安置机构的主要原因;家人、社工与个案本身为受访者放弃在外逃离的三个因素。为此建议安置机构之社工须建构个案一社工一家庭三角双向沟通机制,并且加强机构内保密原则的严格遵守,落实监控机制,尽可能减少机构中的霸凌行为,以降低收容机构之逃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