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目次一、问题及其背景二、跨境处置合作的障碍(一)不同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差异性(二)监管权协调上的困难(三)处置程序与破产程序之间的差异性(四)处置制度与监管制度之间的冲突(五)损失分担规定上的差异性三、跨境处置合作法律框架分析(一)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二)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处置合作的法律框架(三)短期性的核心标准协调与合作法律框架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处置合作法律框架的构建:基于中国的视角(一)影响法律框架构建的因素

  • 标签: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跨境处置 合作 法律框架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金融创新等各种力量的综合推动下,金融的混业经营已然成为国际上金融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深化,金融活动日益复杂,金融风险日趋多样化,建立一个可统筹运用和有效整合各类监管资源、运转高效且反应迅速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尚处于初步建构中,不能完全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而2007年以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英美等国在金融监管体制尤其是金融监管协调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无疑可以成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借鉴。

  • 标签: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协调机制 完善
  • 简介:随着各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结构的发展,金融证券化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金融业监管水平的提升,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重新成为各主要国家金融经营模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全面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成熟条件。在现阶段,仍需在总结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不断完善以上各项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向混业经营过渡。

  • 标签: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过渡条件
  • 简介:金融危机后,金融市场监管架构改革颇多。本文首先以资本要求规则的设计为例,对近期监管浪潮带来的改善金融稳定性的效果是否真如经常声称的那般显著提出质疑。其次,笔者以信贷基金监管为例,探讨监管范围扩大对企业融资市场竞争的消极影响。最后,通过分析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的解决方案,笔者提出在欧洲范围内,要提高金融稳定性,最重要的措施可能是加强资本市场。

  • 标签: 金融稳定性 银行监管 企业融资 资本市场
  • 简介:金融服务创新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质押担保,按物权法定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本不应具有物权效力,但却为司法裁判所尊重、认可。面对金融质押担保的创新发展,未来《民法典》物权编质权立法应予以积极应对:改采物权创设自由主义的同时,坚持物权公示原则为物债二分之结构性原则;"互联网+"时代应以登记作为质权公示方法,并设立统一的、数据化的动产(权利)质押担保登记制度,登记是质权效力的对抗要件;权利质权的实现方式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不以拍卖、变卖、折价为限。

  • 标签: 金融服务创新 质权 物权法定 物权公示
  • 简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日益密切,但两岸有关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司法制度却存在差异,大陆地区金融犯罪绝大部分集中规定于刑法典中,其定罪标准、犯罪种类、处罚也一律依据刑法典,台湾地区则因其"金融"的特性,将相关内容规定于金融法中,金融法是金融犯罪的主要依据;刑事司法制度上大陆地区负责金融犯罪查处的机构与普通刑事案件基本一致,但开始探索设立专业机构,台湾地区对金融犯罪则通过立法方式规定查办机构的专业化。

  • 标签: 金融犯罪 法律 比较
  • 简介:为配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的顺利实施,尽快启动金融行业专家仲裁的服务体系,2003年7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在北京召开了首次金融专业仲裁

  • 标签: 贸仲金融专业仲裁员 仲裁工作 金融争议仲裁 业务培训
  • 简介:为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规定了各种金融商品交易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该法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赔偿数额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对操纵市场民事责任规定比较简单,仅要求行为人赔偿投资者损失,而对内幕交易行为则并没有规定民事责任。对操纵市场行为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否定,日本更多地依赖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此外,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还规定,销售金融商品的金融商品交易业者违反说明义务或适合性原则,从事了欺诈行为,给投资人造成损失时,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我国在将来修改《证券法》或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时,可以借鉴日本法中的经验,完善我国金融商品交易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 标签: 金融商品交易欺诈 虚假陈述 内幕交易 操纵市场 民事责任
  • 简介:<正>本次金融危机已然引发了我国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大量的关注集中在对市场失败的指责和加强监管的呼声上。但对于此次数十年罕见的金融风暴来说,更真实的图景是市场失败和政府失败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审视金融危机的肇因,思索应对之道时,不应忽视政府不当作为在其中的责任;在一片加强监管的呼声中,也不能忽视监管者所固有

  • 标签: 金融危机 政府信用 金融体制 市场交易 借款人 还款能力
  • 简介:如何对金融保险服务课征增值税是增值税制度构建的重点与难点。本次'营改增'就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金融保险服务的增值税规则散见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营改增'改革所制定的各个规范性文件中,规则简约而粗糙。作为增值税应税劳务的金融保险服务,尽管存在一个确定的核心领域,但却存在大量似是而非的模糊地带,在增值税课征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争议。大量金融服务的增值税待遇并不明晰。更重要的是,本次'营改增'改革依然未能彻底解决金融保险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的问题。因此,本次改革将金融保险服务纳入增值税的课征范围,仅仅是制度构建的起点,未来仍有必要对此制定更加明晰而具体的规则,确保金融保险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进项税额的全面抵扣,以真正实现增值税的税收中性的目标。

  • 标签: 金融保险服务 “营改增” 税额抵扣
  • 简介:国际间的法律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被纳入到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体系之中。虽然目前国际间的法律服务在整个服务贸易总量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但由于法律服务本身与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等密切相关,是服务贸易中直接触及上层建筑的部分,所以法律服务自由化问题有其自身特殊性,对一个国家的贸易和法律文化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服务自由化 法律服务业 对外开放 国际法律 世界经济贸易组织 服务贸易
  • 简介:“直接适用规则”是国际私法理论中的一个特有概念。长期以来,直接适用规则淹没于公共政策的暗影之下,被认为是公共政策理论在法律适用方面积极作用的体现。但随着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职能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更好地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客观需要,国家所制定的某些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在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时,可以不经传统法律选择规范的指引,而直接适用于该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种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法关系的频繁介入,使得直接适用规则成为重要的准据法确定的修正手段。

  • 标签: “直接适用规则” 对外担保合同 有效性 法律适用 中国 国际私法
  • 简介:犯罪现象是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互动的结果.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亦是如此.以北大法宝网站中的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为研究样本,将被害人的被害性操作化为贪利性和制度缺陷两个变量,将被害损失操作化为消极发现率和损失金额两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与被害损失之间具有显著关系.可以说被害性的有无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害损失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互联网对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被害性的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放大了贪利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会产生新的制度缺陷.情境预防通过确认、管理、涉及、调整等方式,持久有机地改变情境,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减少犯罪机会情境因素和促成情境因素,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现象的目的.而被害情境预防就是通过改变被害情境即控制和减少自身被害性,来预防被害,以有效控制和减少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的发生.

  • 标签: 互联网金融诈骗 互动 被害性 情境预防
  • 简介:自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2009年4月26日于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后,两岸金融合作即进入了实质性之阶段。该“协议”开宗明义即指出系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合作事宜,经平等协商,所达成之协议。由此可见两岸金融监督管理之合作实为两岸金融合作之第一要务。

  • 标签: 海峡两岸关系 金融监督管理 管理合作 法律问题 金融合作协议 两岸金融合作
  • 简介: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云金融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全国。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进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滋生和蔓延,而且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犯罪较之传统犯罪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 标签: 金融犯罪 互联网 犯罪学 金融创新业务 综述 沙龙
  • 简介:加强电子支付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行政法保护制度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热点课题.基于此,从电子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行政法保护制度价值入手,对当前电子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行政法保护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电子支付 金融消费者权益 行政法保护制度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收获的经验与教训,其中制定决策的关键要素在于建设性对话机制的构建。建设性对话包括(1)引发风险的相关信息在公司内部扩散直至被决策层知晓的过程;(2)针对风险回报权衡问题全面、坦诚和富有敬意的讨论。金融危机向我们展示了建设性对话机制的必要性,当次贷泡沫尚未刺破,大部分金融投资公司未能意识到危机时,建立建设性对话的公司就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 标签: 金融监管 风险控制 内部治理 建设性对话机制
  • 简介:对“许霆案”的认定要求我们合理解释“盗窃金融机构”的内在含义。刑法是通过刑法规范来保护法益,有关“盗窃金融机构”的规定保护的是金融机构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银行分为动态的银行与静态的银行,前者是指交易中的银行,后者是指非交易中的银行,而且仅当行为人盗窃静态的银行方可构成“盗窃金融机构”。盗窃“地下钱庄”的资金钱款不属于《刑法》第264条第1项所规定的范围。从刑法需要完善的角度而言,《刑法》第264条有关盗窃金融机构的刑罚配置有其内在缺陷,同时,将银行财产与公民财产分开保护的立法体例也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与人平等、物与物平等的现代法治原则。

  • 标签: 金融机构 刑法规范 盗窃 善思 解读 保护法益
  • 简介:证券等金融产品交易所的治理结构是实现交易所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国外公司化的交易所已是大势所趋。我国2006年实施的新《证券法》也为我国证券交易所走公司化之路预留了制度空间。公司制期货、证券等交易所在克服传统交易所产权不明等弊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矛盾: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市场公平效率的平衡、交易参与者与交易所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将构成运营与监管的利益化冲突,这些问题都急需研究。

  • 标签: 非互助化 改革与调整 公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