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8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均≥8分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床上踏步训练机功能锻炼。比较其在功能锻炼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支持参数的变化(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氧合指数及浅快呼吸指数)。结果下肢功能锻炼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支持参数中,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锻炼前分别为(57.19 ± 4.36)%、(421.22 ± 17.31) ml、(172.75 ± 40.13) mmHg(1 mmHg=0.133 kPa)、(47.28 ± 3.89)次·min-1·L-1,锻炼后分别为(49.67 ± 5.82)%、(458.79 ± 15.20) ml、(193.58 ± 32.73) mmHg、(44.03 ± 1.21)次·min-1·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89~5.662,P<0.01或0.05)。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该方式可使呼吸机氧浓度支持参数下降,潮气量增加,增加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氧合指数上升,浅快呼吸指数下降,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尽早脱机提供前提条件。

  • 标签: 踏步训练 下肢功能锻炼 机械通气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和45°角度在腹部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至拔管时间和舒适度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S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的腹部术后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1例与B组33例,研究过程中A组1例,B组3例撤机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终止治疗。最终选取A组30例,B组30例患者。A组治疗期间抬高床头角度为30°,B组治疗期间抬高床头角度为45°。2组在撤机期间均使用床头角度卡测量床头高度。比较2组患者撤机期间舒适度(改良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撤机至拔管时间、误吸率、插管时间、压疮率、拔管后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指标。结果患者撤机至拔管时间、撤机期间氧合指数、撤机期间舒适度评分A组分别为117.50(45.25,189.00) min、348.20 ± 59.72 mmHg(1 mmHg=0.133 kPa)、1.00(1.00,2.00)分,B组分别为30.00(13.50,42.75) min、314.60 ± 67.13 mmHg(1 mmHg=0.133 kPa)、3.00(2.00,3.0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11、-4.806,t值为2.048,P<0.05或0.01)。结论腹部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期间床头抬高30°能够缩短患者撤机至拔管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患者撤机期间舒适度,可作为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撤机辅助干预措施之一。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 床头角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大黄联合穴位按摩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GID)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的72例GI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4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相关指标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GID)评分及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与胃潴留量均明显降低,24 h尿量明显增加,但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胃动素(MTL)、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MTL、SP、C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IP、CR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GID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大黄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预后良好,这可能与降低胃肠道VIP、CRF水平,升高MTL、SP、CCK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有关系。

  • 标签: 胃肠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生大黄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机械通气患者主动吹气或咳嗽所致气道高峰压的泄压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二区的15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通气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前后患者主动用力吹气、轻轻咳嗽、用力咳嗽对气道峰压的影响。结果机械通气呼吸回路连接呼吸训练器后,5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深吸气末用力吹气、平静吸气末轻轻咳嗽、深吸气末用力咳嗽时的气道峰压分别从(30.0±4.5)、(31.4±5.0)和(34.9±5.0)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26.3±2.9)、(26.7±3.5)和(29.0±4.1)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10例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从(17.7±1.9)、(16.6±2.5)和(18.9±2.5)cmH2O变为(18.9±2.5)、(16.3±1.9)和(18.8±2.0)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训练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回路中,可明显降低用力呼气和咳嗽所致的气道峰压,是机械通气患者预防气道高压的主动咳嗽辅助装置。

  • 标签: 呼吸,人工 气压伤 气道峰压 呼吸训练器
  • 作者: 任优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急诊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9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指标和住院时间。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指标,如肺活量、潮气量和用力呼吸量等,有明显改善,住院时间上也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急诊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促进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舒适护理
  • 作者: 唐凌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629200
  • 简介:相信多数人都有听说过ICU,也听说过重症监护室,这两者是一回事还是有区别,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吧。

  • 标签: ICU;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的人机协调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的16例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后NAVA模式,或者先NAVA模式后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每种模式下均通气24 h。每隔8 h记录每分钟误触发、无效触发、双触发、触发延迟、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的次数及人机异步时间(触发延迟时间、吸呼切换提前时间、吸呼切换延迟时间),共记录3 min。比较两种通气模式下每种异步类型的平均每分钟异步次数、每种异步类型的异步指数(AI)、总AI、异步时间、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参数变异系数(CV%)。结果在NAVA模式下,误触发次数/指数、无效触发次数/指数、触发延迟次数/指数、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指数、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指数均显著低于PSV模式〔误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00)比0.00(0.00,0.58),误触发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33)比1.00(0.33,2.17),无效触发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触发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58)比0.67(0.33,1.58),触发延迟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次/min):0.00(0.00,0.33)比0.33(0.08,1.00),吸呼切换提前指数:0.00(0.00,0.01)比0.02(0.00,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00)比1.17(0.00,4.83),吸呼切换延迟指数:0.00(0.00,0.00)比0.07(0.00,0.25),均P<0.05〕,但双触发次数/指数显著多于PSV模式 〔次数(次/min):1.00 (0.33,2.00)比0.00 (0.00,0.00),指数:0.04 (0.02,0.11)比0.00 (0.00,0.00),均P<0.05〕;NAVA模式下总AI显著低于PSV模式 〔0.08 (0.04,0.14)比0.22 (0.18,0.46),P<0.01〕,且总AI>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SV模式〔37.50%(6/16)比93.75%(15/16),P<0.01〕。两种模式在人机异步时间和动脉血气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模式较PSV模式存在更为显著的气道峰压(Ppeak)变异性和呼出潮气量(VTe)变异性 〔Ppeak变异系数(CV%):11.25 (7.12,15.17)%比0.00 (0.00,2.82)%,VTe CV%:(8.93±5.53)%比(4.71±2.61)%,均P<0.05〕。结论与PSV模式相比,NAVA模式能够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中通过总体减少人机异步事件的发生,降低人机AI,减少严重人机异步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人机协调性。NAVA与PSV模式能达到相同的气体交换效果,同时NAVA模式在避免通气支持不足或过度、膈肌保护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气管切开 人机协调 膈肌电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 )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ICU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的压疮发生情况、APACHEⅡ评分、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P<0.05),其中观察组压疮分期主要为1期(83.33%),而对照组主要为2期(40.00%)、3期(40.00%),两组压疮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PS、年龄和C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三项评分以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APACHEⅡ评分,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压疮 重症肺炎 护理干预 APACHE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以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AKI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比较AKI组与非AKI组基线、治疗期间及预后相关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重要的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有72例患者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最终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2例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率为44.4%。AKI组与非AKI组基线资料均衡,且预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4比6,好转出院(例):18比11,χ2=0.329,P=0.566〕。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于用药后1~14 d,平均(6.8±3.8) d。32例AKI患者中,2例好转出院后肾功能失访,18例肾功能恢复,12例未恢复;肾功能未恢复者预后明显差于肾功能恢复者〔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2比2,好转出院(例):0比16,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多黏菌素B日剂量高于非AKI组(mg:151.6±23.7比132.4±30.3);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5 g/L)的例数均显著多于非AKI组(例:29比10,18比4,9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7.466,95%可信区间(95%CI)为2.676~524.586,P=0.007;OR=22.960,95%CI为1.710~308.235,P=0.018〕。结论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者较未发生者更多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多黏菌素B日治疗剂量更高;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黏菌素B 急性肾损伤 感染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额和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手术的68例(68眼)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经额手术组35例,经鼻手术组33例。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额手术组中有13例视力获得明显提高,14例稍有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经鼻手术组中有13例视力明显提高,13例稍有改善,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70)。结论经额和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所致视神经损伤效果肯定,二者疗效相似。

  • 标签: 障碍,视力,外伤性 外伤,颅脑 减压术,视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变化在预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的患者120例,术中由外科医师置入有创ICP监测,根据术后ICP水平分为ICP增高组(ICP>20 mmHg,1 mmHg=0.133 kPa,60例)和ICP正常组(ICP≤20 mmHg,60例),测量其ONSD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探究ONSD检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ICP增高的最佳临界值。结果ICP增高组及ICP正常组的双眼平均ONSD分别为(5.4±0.4)mm、(4.3±0.4)m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ONS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床旁超声ONSD与同期对应个体的ICP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771)。ROC曲线得出的ONSD临界值为4.9 mm,敏感度88.3%,特异性90.0%。结论ONSD与ICP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ONSD诊断颅脑外伤术后ICP增高的最佳临界值为4.9 mm。由于受到测量技术、设备、观察者的经验以及受试者的种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ONSD最佳临界值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视神经鞘直径 超声 颅内压 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排痰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在高龄老年人群应用的适宜性及其对机械通气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老年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延续传统的气道护理技术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机械性吸-呼气排痰技术和体外膈肌起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 h和24 h排痰量变化、膈肌增厚率、撤机时间以及撤机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 h和24 h排痰量、膈肌增厚率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吸-呼气排痰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技术与传统的气道护理技术相比,能够帮助高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地实现气道廓清和呼吸肌锻炼目的,提高膈肌的肌力和耐力,增强高龄老年患者自主咳嗽能力;且干预方式温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高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机械通气 机械性吸-呼气排痰技术 体外膈肌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手术患者认知闭合需要与ICU综合征的关系。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应用一般调查知识问卷、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量表对182例ICU手术患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认知闭合需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56例发生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0.77%。ICU综合征患者认知闭合需要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应对方式(回避、屈服)评分高于非ICU综合征患者(P<0.05),而ICU综合征患者面对评分低于非ICU综合征(P<0.05)。多元回归分析可知,患者年龄、学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睡眠障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认知闭合需要总分、屈服及回避维度是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面对维度是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ICU手术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并与认知闭合需要及应对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护士除了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应关注患者对疾病认知的需求,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从而有效预防ICU综合征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ICU手术 认知闭合需要 ICU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训练对老年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颅脑外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采取阶段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分析预后情况。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NIHSS评分(9.83±2.15)分]低于常规组[(13.25±2.64)分],而BI评分[(64.83±5.46)分]高于常规组[(50.92±3.64)分](t=6.192、13.067,均P<0.05);康复组平衡功能评分[(10.74±2.15)分]、感觉功能评分[(16.74±2.38)分]和运动功能评分[(67.42±4.26)分]均高于常规组[(7.56±1.80)分、(12.01±2.17)分和(53.21±5.10)分](t=6.991、9.053、13.182,均P<0.05);康复组心理健康[(67.28±4.35)分]、社会功能[(58.94±3.25)分]、躯体功能[(53.42±2.83)分]和总体健康[(56.74±4.19)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52.83±3.89)分、(44.26±2.89)分、(40.28±3.15)分和(43.64±3.67)分](t=15.264、20.808、19.219、14.498,均P<0.05)。康复组预后良好率[76.32%(29/38)]高于常规组[52.63%(20/38)](χ2=4.653,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训练对老年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且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 老年人 外科手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肢体运动 预后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及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5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借助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联合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声门暴露情况、插管情况、生命体征变化、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声门暴露情况优于对照组(Z=4.29,P < 0.001);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6.36%(53/55)]高于对照组[82.00%(41/50)](χ2=5.76,P < 0.05),插管次数[(1.07±0.53)次]及插管总耗时[(85.12±15.36)s]均少于对照组[(1.92±0.74)次、(106.13±16.34)s](t=6.81、6.79,均P < 0.001);观察组插管期间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插管完成后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10.91%(6/55)]低于对照组[30.00%(15/50)](χ2=5.96,P < 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5.45%(3/55)]低于对照组[18.00%(9/50)](χ2=4.07,P < 0.05)。结论将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气管插管中,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操作,缩短插管时间,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肺部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插管法,气管内 喉镜 支气管镜 光学纤维 生命体征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下肢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上肢Fugl-Meye、下肢Fugl-Mey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患者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临床价值显著,并且该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营养干预 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如ICU获得性虚弱、身体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并发症对ICU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明显,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早期活动作为改善PICS的有效措施也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外对于ICU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的理论框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通过综述ICU患者早期活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科收治的138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虽然未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需实施早期机械通气。最终依据患者病情并结合家属意愿是否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分为机械通气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常规吸氧组(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和术后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以及术前、术后1周GCS,术后1周内成功撤离呼吸机的时间和患者比例。结果共纳入138例sTBI患者,其中机械通气组72例,常规吸氧组66例。两组术后72 h PaO2、PaO2/FiO2、IL-10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aCO2、TNF-α、IL-6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机械通气组的变化较常规吸氧组更显著〔PaO2(1 mmHg=0.133 kPa):94.6±7.7比92.5±6.8,PaO2/FiO2(mmHg):351±94比319±89,IL-10(ng/L):8.2±2.7比7.4±1.8,PaCO2(mmHg):35.6±1.8比37.5±2.7,TNF-α(ng/L):71.5±6.3比96.8±15.5,IL-6(ng/L):10.8±3.9比14.4±6.5,均P<0.05〕。常规吸氧组术前有17例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或呼衰;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机械通气组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升高(分:11.7±3.1比9.1±4.6),成功撤机患者比例亦明显升高〔62.5%(45/72)比44.0%(29/66)〕,撤机时间明显缩短(h:63.5±28.6比88.1±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BI患者早期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氧供,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时机 炎性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肺超声联合评估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因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有创MV后撤机的患者,符合撤机条件后使用T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SBT 30 min时应用床旁超声采集患者右侧膈肌移动度(DE)、膈肌厚度及肺部超声评分(LUS),并计算呼吸浅快指数(RSBI)、膈肌呼吸浅快指数(D-RSBI)及膈肌增厚率(DTF)。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参数指标及临床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D-RSBI、RSBI、DE联合LUS评分及DTF联合LUS评分各指标对MV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7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54例,撤机失败组2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右侧DE和DTF均明显于高于撤机失败组〔右侧DE(cm):1.28±0.39比0.88±0.41,DTF:(32.64±18.27)%比(26.43±15.23)%,均P<0.05〕,LUS评分、RSBI和D-RSBI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LUS评分(分):11.45±2.67比18.33±3.62,RSBI(次·min-1·L-1):72.21±19.67比107.35±21.32,D-RSBI(次·min-1·mm-1):0.97±0.19比1.78±0.5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RSBI、RSBI截断值分别为1.41次·min-1·mm-1和56.46次·min-1·L-1时,其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2和0.988,敏感度分别为95.7%和87.0%,特异度分别为81.0%和100.0%;将右侧DE联合LUS评分及DTF联合LUS评分预测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974、0.985,敏感度均为91.3%,特异度均为98.1%。结论膈肺超声联合评估是有效预测MV患者撤机失败的良好参数,在指导MV患者脱机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膈肌超声检查 肺部超声评分 超声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67例。常规组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早期肺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脱机成功率、出ICU后1个月内死亡率、ICU停留时间、患者进出ICU时APACHEⅡ评分、SpO2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VAP发生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脱机械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而出ICU后1个月内死亡率及ICU停留时间则明显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出ICU时,研究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4.28±4.0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09±3.81)分,研究组患者CPIS评分为(2.59±1.13)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及氧合指数分别为(99.13±1.25)%及(355.94±117.52)mmHg,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VAP发生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预后水平。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APACHEⅡ评分 SpO2 氧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