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简介:文章把“五四”多元的文学观念概括为决定论、功利论、审美论、表现论和白话文学等五大文学观念,根据阿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批评家观察文学的相位及相位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分析了“五四”新文学观念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论述了“五四”诸文学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联系。最后,文章超越“五四”文学观念本身,引出了观察文学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简介: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与细化,是连接学生核心素养育人理念与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与桥梁,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大学语文学科从而实现其育人理念,也是对大学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价值定位,反映该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科贡献与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的背景与价值定位,综合学科核心素养和语言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阐述了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结构建构的方向。我国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准确理解与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结构入手,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与感悟性的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