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史上,随着各民族间的频繁往来,"译语"体分类词典应运而生。尤其在元、明两代用汉字标记蒙古语的"译语"体词汇资料非常丰富,这对我们研究蒙古语发展史以及当时蒙古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时至清代,那种用汉字标记蒙古语的"译语"传统似乎已中断。在清代,除大量的用满字标记的蒙古语资料外,还有叶西多尔杰用藏文字母标记蒙古语的《贤者之海》①,用朝鲜字标记蒙古语的《蒙语老乞大》、《蒙语类解》等②,以及清嘉庆年间(1801年)的满汉同文《新出对象蒙古杂字》③。后者实为汉字标记蒙古语的"译语"体分类词典承上启下的重要资料,无疑对研究清代蒙古语的方言、口语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满汉同文《新出
简介:1634年,后金消灭北元政权,将大部分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八旗察哈尔;同时,册封额哲为和硕亲王,设立了一个外藩扎萨克旗。至1675年,布尔尼叛乱,清朝撤销察哈尔扎萨克旗,其属民也加入八旗系统。八旗察哈尔作为内属旗,处于清廷的严密管控之下。他们政治、军事、生产三位一体,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察哈尔向来骁勇善战,被清廷视为劲旅,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赞扬。有清一代,战事纷繁,八旗察哈尔或参与战争或驻守防卫。本文试从军事征战方面入手,按照战争类别划分,对八旗察哈尔参加王朝一统、巩固清廷统治、抵御外国侵略等战争史实加以系统论述,凸显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杰出贡献。
简介:<正>以满族为主体的八旗入关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巩固,八旗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人数不下千百之多。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文人以汉文进行写作,是以往中国文学史上所没有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从八旗文学中寻找出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八旗文学同汉族文学的关系。不解决这个问题,便难以解释八旗文学中的一些现象,也难以正确评价八旗文学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也会影响对清代文学作出全面地科学地总结。本文试图以袁枚与八旗诗人的关系为例,从诗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