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口病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地震后儿童伤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5年9月—2016年9月时期)地震后儿童伤者共计33名,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针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另37名地震后儿童伤者为心理组。将两组儿童伤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比例对照。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组地震后儿童伤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3个月随访后可正常上学、生活儿童伤者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地震后受伤儿童极易发生心理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使伤后儿童可正常生活、学习,值得临床早期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血压正常和体位性低血压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我科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年龄60至85岁,通过卧立位血压检测将他们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体位血压正常组。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或)2min收缩压下降或(及)舒张压下降20/10mmHg;体位血压正常是指立卧位血压下降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用心脏超声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卧立位血压检测,高血压患者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有45例(37.5%),体位血压正常的有75例(62.5%)。2、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体位正常血压组与体位性低血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5.5±4.49,30.3±5.26)、室间隔厚度(mm)(10.5±1.24,11.2±2.41)、左室后壁厚(mm)(9.2±1.12,9.7±1.45)、每搏量(ml)(58.2±7.21,52.1±8.37)射血分数(%)(59.25±10.13,52.33±9.81)、左室质量(g)(201.1±44.54,224.5±43.23)、左室质量指数(g/m2)(110.3±24.52,124.3±22.21)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较体位血压正常患者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加全方位应急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照观察两组护理后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心率变化、PH值变化、呼吸频率变化等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情况,帮助其病情得以改善,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间ICU病房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患者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转科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患者转科接受治疗时,在焦虑、抑郁和敏感三个维度上,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ICU重症护理的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临产月份住院的高危妊娠孕妇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50)和研究组(n=150),为其展开护理需求调查。给予对照组常孕妇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两组孕妇展开护理需求调查后发现在众多需求中以“胎儿状况”需求所占比例最高,为89.33%,其次是自身身体状况,为81.33;两组孕妇在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高危产妇进行产前护理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其早日康复,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