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1月93例肠梗阻患者分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饮食,,石蜡油胃管内注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外营养(TPN),抗生素。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奥曲肽0.2mg+0.9%氯化钠液50ml,8h1次,持续缓慢静脉注射(25μg/h),至梗阻解除。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奥曲肽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在2d内消失占86.61%,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对云南省绿春县2014-2018年哈尼族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进行筛查,分析该地区五年哈尼族新生儿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化学荧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干滤纸血片中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结果初筛绿春县地区2014-2018年9741例新生儿,采血8055例,采血率82.69%;初筛阳性164例,初筛阳性率16.84‰。复查阳性28例,阳性率为2.87‰。其中,确诊苯丙酮尿症19例,发病率为1.9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9例,发病率为0.92‰。绿春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率则较低,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绿春地区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对于患儿早期诊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2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儿童。其中对照组儿童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儿童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后,其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家长对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间的差异。结果在预防接种中心,对前来接种的儿童实施传统模式外加安全管理照护模式,其临床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接种中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儿童接种的成功率、加强了儿童配合度,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接种中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为了研究循证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的40例眼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再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分别为92.8%,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为67.9%,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0%,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进一步增加了医院总体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疾病认知评分、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67.54±2.67)分,住院时间为(33.17±6.76)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为(92.74±3.62)分,住院时间为(25.78±5.63)d。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强化运动功能,提高疾病认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防及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小儿手足口病发生时间、年龄、治疗以及防控措施等。结果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4岁年龄段,该年龄段发病率(67.3%)相对于其他年龄段发病率(32.7%)明显偏高(P<0.05);小儿手足口病在5-7月份发病较多,5-7月份发病率(65.5%)相对于其他月份发病率(34.5%)明显偏高(P<0.05);本组55例患儿居家治疗患儿20例(36.4%),门诊留观治疗23例(41.8%),住院隔离治疗12例(21.8%)。住院隔离治疗总有效率为91.7%。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使小儿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抑制病情蔓延,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