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急性中毒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效果。结果:过量饮酒、过量用药55(55.00%),自主接触毒物、存在自杀倾向37(37.00%),误服农药污染蔬菜食品亦或是不洁食物4(4.00%),意外事故4(4.00%);毒物种类:乙醇占比50(50.00%),药物占比24(24.00%),农药中毒12(12.00%),食物中毒占比14(14.00%)。结论:分析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按照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和治疗,可提升治疗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χ2=34.64,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χ2=14.86,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Naples预后评分(NPS)对胸段食管鳞癌接受放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12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前NPS评分分为0分组(18例)、1或2分组(60例)、3或4分组(45例)。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预后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23例入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5.0%, NPS 0分组、1或2分组和3或4分组有效率分别为88.9%、73.3%和4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NPS(1或2分组和3或4分组)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HR=1.633、0.225、4.002、0.320、2.909、6.5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治疗方法(HR=0.214, 95%CI 0.105~0.436, P=0.001)、NLR(HR=2.547,95%CI 1.248~5.199,P=0.010)与NPS(1或2分组:HR=1.913,95%CI 1.377~9.691,P=0.033;NPS 3或4分组:HR=3.349,95%CI 1.548~10.449,P=0.003)是疗效的独立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NLR、LMR和NPS(1或2分组和3或4分组)均与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密切相关(HRPFS=1.480、0.364、2.129、0.635、3.316、6.599,P<0.05;HROS=1.149、0.308、2.306、0.609、3.316、6.599,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NLR与NPS(1或2分组和3或4分组)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408、0.367、1.518、3.279、6.233;95%CI:1.069~1.854、0.261~0.516、1.078~2.139、1.405~7.653、2.439~15.875;P<0.05),也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PS预后评分在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以癫痫性痉挛(ES)为主要发作形式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提高对此类患儿手术及术前定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以ES为主要发作形式的患儿资料。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发作形式、病因、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手术方式、病理及预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儿手术效果。通过比较疗效良好(Engel Ⅰ)和疗效不良(Engel Ⅱ~Ⅳ)患儿的特点探索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25例患儿,其中男16例(64.0%),女9例(36.0%);起病年龄(0.81±0.68)岁,手术时年龄(2.98±1.63)岁,手术时病程(2.17±1.48)年。84.0%(21/25例)的患儿有多种发作形式,局灶性发作(19例)最常见。所有患儿头颅MRI均有明确病变,11例(44.0%)累及1个脑叶,14例(56.0%)累及多脑叶或半球。最常见的病因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3例),其次为发育性肿瘤(3例)。患儿均行切除性手术,其中病变切除3例,单脑叶切除9例,多脑叶离断3例,大脑半球离断10例。随访4.0~5.5年,1例失访,余24患儿中,EngelⅠ级18例(75.0%),EngelⅡ级2例(8.3%),Engel Ⅳ级4例(16.7%)。癫痫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者预后良好(P=0.006)。结论1.手术治疗对病灶明确的ES患者效果肯定。2.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可能提示手术预后良好。3.如ES有局灶性起源的可能且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应尽早排查有无结构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