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印度诸多民间故事集中,《五卷书》(pancatantya)是最负盛名而且影响较大的童话寓言集。据有关学者统计,从公元6世纪至本世纪20年代它被译过15种印度语言、15种亚洲语言、两种非洲语言、22种欧洲语言,共有200余种变文①。《五卷书》有许多变异本和传本,并产生和形成于不同时代。梵语文学史上把印度古代梵语文学分为吠陀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史诗时期(公元前4世纪—3、4世纪)和古典梵语文学时期(公元1世纪—12世纪)等三个时期。《五卷书》的产生和形成时期几乎贯穿了整个古典梵语文学时期。印度人把《五卷书》称为Nitisastra,在这里IIiti可以译为“道德”、“道理”、“正道
简介: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政教分离制度,在国家与宗教之间树立起一道分离之墙,以保障个人的信仰自由。然而,美国是一个有着信教传统的国家,宗教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政教分离制度成为了一个难题。最高法院所确立的"莱蒙准则"无疑为法院裁决政教分离案件提供了一个可供适用的标准,但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此问题。而莱蒙准则的适用困境,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处理政教分离案件的困难,也让我们对政教分离制度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自由主义理论有所反思,其固然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在适用中却有"彻底驱逐上帝"之危险,其固然解决了宗教干涉世俗政权的问题,却也导致了国家政权神圣性的丧失。
简介: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的办学形式(包括官学、私学、寺学)、训蒙教材、教学内容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研究可分为起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兴盛(二十一世纪以来)三个阶段。通过梳理和分析,可以归纳出各阶段敦煌训蒙文献研究的特点:第一阶段研究范围小,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形式主要侧重对文献发掘、辑录和校勘。第二阶段则成果较丰硕,有跋文、有文献的校释、有专题性质的论文,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第三阶段的研究在研究队伍、研究范围和内容、成果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