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措施对其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组分组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措施,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持续性护理 骨折术后 肢体功能恢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肢体制动、体位限制改良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数据计算目标是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n=28)开展常规制动处理,改良组(n=28)开展肢体制动、体位限制改良护理,对比改良组和常规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护理差异。结果改良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7.14%低于常规组的32.14%,卡方检验显示P<0.05,统计学存在数据指标验证价值。改良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32±3.33)分高于常规组(80.98±4.11)分,t检验显示P<0.05,统计学存在数据指标验证价值。结论将肢体制动、体位限制改良护理应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肢体制动 体位限制 改良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至 2018年入住 我院髋骨骨折患者 128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预后,实验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模式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骨折患者术后经过持续性护理模式预后,其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且未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上额外负担,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性护理 骨折 生活质量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塞的病患进行早期干预后对其语言、肢体改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我院进行诊疗的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死病患6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传统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病患治疗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早期护理干预的病患恢复较好,病患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都比较高。对照组病患治疗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与研究组比都欠佳。两组病患三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即经早期干预护理的方式对病患病情的转归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对于有偏瘫、失语症状的脑梗塞病患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病患病情有极大改善效果,病患经此护理方式干预后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和病患主观满意度都有比较好的提升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借鉴应用此种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早期护理 偏瘫 失语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之后,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治疗上有显著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死 情绪认知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最弱势群体,残疾人文化服务建设蕴含着人道主义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承载了平等、尊严、互助友爱,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既是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残疾人公共文化建设作为衔接残疾人群体与整个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肢体残疾人 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模式
  • 简介:摘要残疾人群体是社会最弱势群体,残疾人文化服务建设蕴含着人道主义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承载了平等、尊严、互助友爱,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既是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残疾人公共文化建设作为衔接残疾人群体与整个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肢体残疾人 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康复应用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年 8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 60例,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常规护理 30例)和研究组(综合护理 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如肢体、语言康复状况等。结果:护理前组间语言功能、 FMA评分比较( P>0.05),护理后,研究组语言功能、 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 使用 肢体制动、体位限制改良护理 的临床 价值 。 方法: 数据计算目标是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2 月 期间我院收治的 56 例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 ,分组法是 随机数字表法 ,常规组( n= 28 )开展 常规制动处理 , 改良组 ( n= 28 )开展 肢体制动、体位限制改良护理 , 对比改良组 和常规组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 护理 差异 。 结果: 改良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 7.14 % 低于 常规组 的 32.14 % , 卡方检验显示 P < 0.05 , 统计学存在数据指标验证价值 。 改良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92.32±3.33 )分高于 常规组 ( 80.98±4.11 )分, t 检验显示 P < 0.05 ,统计学存在数据指标验证价值 。 结论: 将 肢体制动、体位限制改良护理 应用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具有显著作用 。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肢体制动 体位限制 改良护理
  • 简介:2组疗效表明肩手综合征对患者上肢、手指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有不利影响,分期显效有效无效总例数有效率Ⅰ期Ⅱ期Ⅲ期500750111136192.3%83.3%0合计51232085%,以观察肩手综合征对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 标签: 偏瘫合 功能康复 合并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具体时段内的中风偏瘫患者50例展开研究,均给予针灸治疗,而后依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满意度92.0%,对照组68.0%,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心理护理

  • 标签: 针灸 心理护理 中风偏瘫 肢体功能 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研究耳针联合醒脑开窍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92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6 例),对实验组采取耳针联合醒脑开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并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 FMA和 Barthel评分比较没有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FMA和 Barthel评分明显由于治疗前( 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 FMA和 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耳针联合醒脑开窍法的方式对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积极地意义,对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耳针 醒脑开窍法 中风后遗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孕妇失血性休克急性肾损伤中肢体缺血后处理的保护和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处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肝肢体缺血后处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Cr、TNA-α、BUN以及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好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够有效保护产妇的肾脏功能,它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神内炎症反应相关。

  • 标签: 肢体缺血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