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2年山西省经济运行比较理想,尤其是财政总收入,在全国增速放慢后,保持了快速增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2年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围绕“1311”规划,一大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一个个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相继诞生。同时,一、二、三产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日趋合理,分别是9.7%、52.5%和37.8%。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煤炭市场的拉动,自2001年整顿煤炭市场以来,我省地方煤矿由原来的近八千座保留不到四千座,改变了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2001年煤炭平均上涨19.32元人民币,拉动即3个百分点,2002年全省煤炭价格平均上涨30多元/
简介:迎接中华民族新的伟大振兴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世界正处在世纪之交。制定一个跨世纪的纲领,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大事。去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现代化浪潮逐渐席卷中国,中国乡村正在经历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洗礼,乡村已不再传统、不再纯粹、不再乡土,而是一个大众的包括本土农民、外来居民、流动人的生活生存场域,各种思想、理念、行为、矛盾充斥其中.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下,墨守成规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草根的封闭式村民自治也逐渐凸显出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经济、社会问题鞭长莫及,新农村的新治理模式呼之欲出.而发展政治包容,旨在农村构建一个包容性政治体制框架,增强政治体制的容纳力与适应力,协调各方权利、权利与利益,化解社会冲突与矛盾,维护乡村秩序,追求公平正义,使乡村治理走向包容性治理.
简介: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郊村庄,征地拆迁涉及各种重要利益,“混混”以暴力和暴力威胁为基础,对“钉子户”形成压力,采取各种边缘或非法手段参与利益博弈。在一些传统农业型村庄,自上而下的各种项目投入落地,项目的争取、实施、推进过程,“混混”都可以参与其中,分享利益。“混混”介入乡村治理,形式上发生在市场和社会领域,政府处于超然位置,可以规避直接的责任。基层政府容忍或利用“混混”参与基层治理,源于行政体制内上下级之间责、权、利分配不对称背景下的“制度创新”需要。基层治理生态的改善,需要从多方面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