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是全球化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受到严重挑战。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长期的东西方冷战不仅严重阻断了全球化的进程,而且使全球化发生某种倒退。但是,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潮流是无法阻挡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全球化仍然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其突出表现在一些世界政治、经济组织的建立和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活跃。

  • 标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 全球化 曲折发展
  • 简介:摘要: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是20世纪20重要的文学社团,在成立初期就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被划分为“为艺术”和“为人生”两个“对立”阵营。然而,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并不是简单而单一的“为艺术”“为人生”能够说明的,社团成员的文学创作也并不会完全是一个主张、一个主义,而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的。

  • 标签: 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为艺术的艺术 为人生的艺术
  • 简介:【热点背景】2009是五四运动90,一个题为“闪亮的青春—纪念五四运动90走型图片展览”于20093月23日在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举行,展览以“青年国强”为主题,共分“五四运动的酝酿”“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抗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传播”等八部分,展出文物80多件,照片350多张,

  • 标签: 五四运动后 纪念 图片展览 进步思想 展览厅
  • 简介:【背景材料】2009是五四运动90,一个题为“闪亮的青春—纪念五四运动90大型图片展览”于20093月23日在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举行,展览以“青年国强”为主题,共分“五四运动的酝酿”“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抗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传播”等八部分,展出文物80多件,照片350多张,

  • 标签: 五四运动后 纪念 背景材料 图片展览 进步思想 展览厅
  • 简介:【高考预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在把握当今国际形势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热点时事.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复习时通过一战的后果.

  • 标签: 巴黎和会 形势发展 和平
  • 简介:从六十代末期到七十初,香港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迅猛发展的经济带来通货澎胀,香港社会逐渐被物化。在这一阶段,世界各地也不平静,欧美学生运动在蓬勃发展,中国大陆从1966开始发生的文革到此已进入“斗、批、改”阶段。香港靠近大陆,不可避免地受这股思潮的影响,1967一些激进分子带头骚乱,要提前赶走英殖民主义者。1970后又有“争

  • 标签: 中国学生 三四十年代 七十年 香港文化 周报 文学繁荣
  • 简介:1947,利比开发出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用来确定各种有机物的年代,例如骨骼、木材、纤维等。再到后来,加速质谱仪的问世又拓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

  • 标签: 放射性 年代测定 测定技术 古生物学 有机物
  • 简介:纵观50多年来不同时段的研究状况,对“十七年”小说的认识走过了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90曾一度被轻视与否定的“十七年”小说重新进入研究者视野遂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以《青春之歌》为例,探讨新历史语境下“十七年”小说的研究,这对于重估“红色经典”,筛选“经典作品”入史并进一步拓展“十七年”小说的研究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历史语境 “十七年”小说 边缘话语 《青春之歌》
  • 简介:90生人对信息有着天生的敏感,问题只有在于,如果我们不带他们去领略中国味儿的传统文化,那么,这一的孩子就被淹没在世界大同的汪洋大海里,把课间操改成ParaPara舞;不放3D动画而放水墨动画;不学街舞学舞狮……在全球化与传统之间,现在的教育如何链接中国传统与全球化?我们编发这组文章的

  • 标签: 中国传统 青少年 道德教育 信息素养 文化传递
  • 简介:200612月20日至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冷战史项目和美国威尔逊中心国际冷战史研究项目三方共同主办的“冷战转型:1960-1980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学者在最新开放的档案的基础上,围绕着中苏分裂、越南战争、中印冲突、中美关系缓和、中国改革开放等专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冷战史研究 80年代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世界
  • 简介:1920中后期的文坛,后五四青年(“青年”)与五四一代(“老人”)的代际冲突不断凸显,与此同时“青年”之间在文学场域中的互动也日益频繁。1926末至1927,狂飙社与创造社小伙计组成临时的“青年同盟”共同反对“老人”。面对革命大潮和外界压力,青年文人意识到作为“新人”能在同龄人群体中获得身份确认和归属感。但从各自建“群”动机及两个社团青年对于“群”及“阶级”的认知来考察,均能发现本质差异。在自立与反叛、阶级意识与文学追求之间的抉择,使得他们对“个”与“群”的力量悬殊有了各自新的衡量。这个“青年同盟”也随即迅速分化。

  • 标签: “青年同盟” 狂飙社 创造社 “群”
  • 简介:美国非裔诗人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40一反早期诗歌创作风格,将艺术视线投向了自然,大量运用自然题材和自然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在他的诗歌中,现实的自然通过私有化和工具化而最终被异化,充满了压制和拒斥美国非裔民族的负能量,因而,他的诗歌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导致自然异化的种族主义和资本主义。休斯在这一时期的自然书写不仅反映了他艺术视野的进一步拓展,也标志着他从20世纪30对资本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公开、激进批判转向了冷战初期的修辞性政治表达,自然书写成为他在政治环境趋于严峻时的文学表达策略,抒发了其以人与自然和谐和物质与精神双重解放为目标、以革命为手段的激进理想。

  • 标签: 兰斯顿·休斯 诗歌 自然 政治
  • 简介:鲁迅生命的最后几年,对外应对多方论战,于内病痛愈剧,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中,仍始终坚持的是对果戈理的译介,除号召优秀译者协力参与之外,更是身体力行地翻译果戈理最重要的作品《死魂灵》,促成一次翻译史上的"果戈理译介热"。鲁迅引领这次"果戈理译介热"的深层原因在于,借果戈理的优秀作品为当时的"左翼"文学阵营树立现实主义文学榜样,同时,鲁迅以自身的人生体验为出发点,以译介果戈理作为路径,暗示"不合时宜"这一文人处世和为文的理想。

  • 标签: 果戈理 鲁迅 文学译介 “左翼”文学
  • 简介: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与19世纪60的"大改革"息息相关,一方面改革为合作社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改革后农民生存愈发艰难,如何改善农民生活、防止农民无产阶级化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信用合作社由此应运而生。革命前,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摇篮、普及、体制确立四个时期。合作社的活动,在经济上缓解了高利贷商和中间商对小生产者的盘剥,促进了农村工业现代化。在文化教育方面,合作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成员的独立、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感。

  • 标签: 信用合作社 俄国 改革 战争
  • 简介:针对20末30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形式上又给传统的旨在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保甲制度披上民主自治的外衣,看似一种完美的制度创新,实则使地方自治开始实行初期的一些民主自治思想遭到极大损害,更加败坏了自治名声.由于民众对推行保甲出于被动而非主动,以从上而下的保甲制度来培植从下到上的地方自治不仅未能走出'以官治求自治'的老路,反而越走越远.同时,保甲本身也无多大成效.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 南京国民政府 地方自治政策调整 保甲制度
  • 简介: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县人。1916入渐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从师陈望道、朱自清、夏丐尊、刘大白等。19224月,为章太炎的“国学演讲”作记录,后出版《国学概论》,成章太炎入室弟子。1923起,先后任上海艺专、暨南大学教授。1931创办《涛声》周刊,鲁迅为其撰稿。抗战烽火燃起,他作为战地记者首次向全世界报导台儿庄大捷。1941,他受蒋经国委托,创办《正气日报》。1949在上海迎接解放。19507月,只身移居香港,任《星岛日报》主笔,并创办“创垦出

  • 标签: 曹聚仁 五十年代 香港 章太炎 战地记者 蒋经国
  • 简介:20世纪60初,张家口地区部分农村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如“分配大包干”、“三包到组”、“操心田”、“包干、包产到户”等,虽中连夭折.但成效明显,影响深远,其经验教训对当前张家口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张家口地区 农村生产责任制 分配大包干
  • 简介:摘要: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修筑和经营的中心,为各国开展经济贸易提供了便利,后随着日俄战争、一战、二战的爆发,促使其迅速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外移民的到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政府和各国侨民开展一系列教学探索活动,形成了外语双向教学的新形势。本文就哈尔滨外语双向教学产生的原因及各国外语教学情况进行概述,总结双向国际化的对我国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 标签: 双向国际化,20-30年代,哈尔滨侨民,国民教育,外语教学
  • 简介: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国家新一届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来源于国家的多层战略,在这些政策和战略中,兴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则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上世纪五十“十大建筑”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那个时代的地标性建筑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性作用,并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目标及相应对策,以期为国家形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十大建筑  国家形象  建构策略
  • 简介:90后一作为特定的调查对象,着重调查其对英汉语码混合的语言态度。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90后一对英汉语码混合的语言变体的现象持肯定态度,但也承认汉语的权威、正式及文雅的地位。同时影响英汉语码混合的背景因素有年龄、性别及职业;没有影响的背景因素是区域差异和英语水平。

  • 标签: 英汉语码混合 语言态度 背景因素 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