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08年来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我院分离到110株CNS,其中血液和分泌物标本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0.0%和36.36%。药敏结果表明,各型CNS对万古霉素仍保持100%的敏感率,对利福平的敏感率较高,为90%;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0%、8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70%。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为44.5%。结论CNS已为重要医院感染菌,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各临床科室住院及门诊病人送检的2394份血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方法采用BD—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血标本进行培养,Vitek鉴定板和梅里埃公司药敏卡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94份血培养标本有273份出现阳性结果,分离率为率11.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43.5%和20.8%,肠杆菌科细菌占19.2%,其中葡萄球菌中MRSA和MRSCON的发生率分别为43.1和31.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分别占其22.4%和12.5%,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血培养阳性率增高,对出现高热、寒战等临床症状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监测很有必要,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为制定经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族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使用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3696份中段尿培养标本,阳性率为16.5%;610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66.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6%;真菌占5.4%;肠球菌占3.8%;肺炎克雷伯菌占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0%;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等对革兰阴性杆菌仍保持较高敏感性;万古霉素、利耐唑胺等对革兰阳性菌也保持着较高敏感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2016年住院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按不同病区、标本类型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432株,主要科室来源为重症监护病房(727株,29.89%),主要标本来源为痰(2064株,84.87%)。2012—2016年各年份铜绿假单胞菌对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在2014年达高峰后有下降趋势;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5)。除头孢吡肟和妥布霉素外,来源于痰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标本(均P<0.05)。≥65岁患者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65岁患者(均P<0.05)。除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外,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科室,为7.71%~66.02%。外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9%~11.8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在临床分布呈明显不均一性,抗菌药物的经验用药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制定应参考不同病区、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年龄的耐药监测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采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用微量稀释法(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茵6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92株,占57.82%;真菌273株,占40.27%;革兰阳性球菌13株,占1.92%。检出率最高的是真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孢菌、聚团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对磷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三嗪、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较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达69.23%、苯唑西林耐药率达46.15%,对克拉霉素全部耐药。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临床医生应掌握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规范化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的情况和细菌耐药性情况,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结果90例患者中感染革兰阴性菌者49例(54.4%),感染革兰阳性菌者16例(17.8%),感染真菌者25例(27.8%)。革兰阴性菌菌种感染数量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菌种感染数量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感染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异。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感染防治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率;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时,需要分析感染菌种,针对性地使用抗感染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肥胖患者不同体脂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调查,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集相应数据对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腹型肥胖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肥胖患者中腹型肥胖组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说明原发性高血压腹型肥胖患者更易发生脂质代谢、糖代谢的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标本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CRE共900株,对其病原菌构成及标本来源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主要CRE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主要CR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900株CRE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分别占比41.4%、13.8%、12.1%,且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比33.9%;而在科室分布中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2株最高,占比36.9%,其次分布在神经内科的18.9%、泌尿外科的11.0%。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占比前三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主要CRE均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耐药,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1.8~19.4%),敏感性较好。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常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临床中加强耐药检测频次,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6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48株,阳性率为43.9%,其中G-菌占71.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主;G+菌占29.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中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27.8%,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占19.7%;G+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替考拉宁敏感;G-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ATBExpresson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CN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CNS37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其耐药性以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2.98%、92.70%和84.05%;对克林霉素、第2代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次之,均〉70%;对夫西地酸、米诺环素、替考拉宁等耐药率均很低,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结论CNS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严峻,应对其进行严密监测,并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其耐药性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 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危害比较巨大,为了对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本文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措施,并针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健康从业人员常规体检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似食源性疾病的细菌性培养的分析,针对健康从业人员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似食源性疾病细菌性检验措施展开分析,并明确其具体的分布特点。结果 通过对患者展开分析,其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腹泻,呕吐等或无症状感染者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以及志贺氏菌等,所以为了更好的避免健康人群隐性携带病原菌而出现腹泻,需针对各类病原菌菌类的防治工作进行加强,以此对健康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保证。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检出情况。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6366例就诊者中,3533例(55.50%)检出病原体4286株,其中652例患者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体。各年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007年52.90%(749/1416)、2008年55.70%(1289/2314)、2009年56.71%(1495/2636),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P〉0.05)。检出的病原体中,支原体2990株(69.76%),衣原体806株(18.80%),普通需氧菌386株(9.01%),淋病奈瑟菌104株(2.43%);支原体中,解脲支原体占61.27%,人型支原体占6.46%,二者合并感染占32.27%,二者合并感染率逐年增加(;(2=6.31,P〈0.05)。结论该院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诊者大多检出病原体,且感染模式趋向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营养性贫血患儿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9月期间我科室57例营养性贫血患儿作为观察组,并以同一时期我院49例健康体检小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小儿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容积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相关指标予以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17.2±3.09,对照组小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13.7±1.30,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大细胞性、正细胞性以及小细胞性贫血患儿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方面,组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健康小儿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营养性贫血患儿存在较为明显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于营养性贫血患儿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治疗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51例),收集入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机以及合并感染患者菌株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感染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合并糖尿病、Ⅱ类及Ⅲ类切口、急诊手术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40.74%(11/27)比8.37%(21/251),37.04%(10/27)比42.63%(107/251),59.26%(16/27)比15.94%(40/251),48.15%(13/27)比15.94%(40/25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Ⅱ类及Ⅲ类切口、行急诊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26.32%)、表皮葡萄球菌(21.05%)和粪肠球菌(15.79%);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有大肠埃希菌(7.90%)、阴沟肠杆菌(7.90%)和鲍曼不动杆菌(5.26%)。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者、Ⅱ类及Ⅲ类切口、急诊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在切口感染中的检出率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