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骨科全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1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果(VAS评分)和镇痛效果(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握拳时间和睁眼时间均较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26.67%)低6.67%,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解骨科全麻患者的心理波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用于麻醉复苏室恢复期的患者中对其安全性以及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恢复的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使用舒适护理)和对照组(50例,使用普通护理),记录患者护理后的舒适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比较少,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次实验组患者的舒适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用于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理想,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使患者的舒适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临床医师可以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复苏期老年患者谵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80例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包括21例发生谵妄的患者,对照组包括159例未发生谵妄的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5岁、低血氧症、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240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05分钟和主动脉阻闭时间≥72分钟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复苏期老年患者中,多个因素可增加谵妄发生的风险,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谵妄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萨博心肺复苏与徒手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上寻找更加合适的心肺复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萨博组和徒手组,每组75例,分别采用萨博心肺复苏以及徒手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复苏时间、30min自主心律存续时间、复苏30min内进入高级生命支持病例率、超长复苏率以及存活出院率。结果与徒手组比较,萨博组首次复苏时间明显的减少,30min自主心律存续时间、复苏30min内进入高级生命支持病例率以及超长复苏率均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出院率之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徒手心肺复苏比较,萨博心肺复苏能够明显的缩短患者的首次复苏时间,延长患者自主心率存续时间,提高超长复苏率,患者的存活率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输液复苏与晚期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总例数为48例,参照随机分组法将这4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4例接受早期输液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另外24例介绍晚期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复苏效果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较好(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来说,应给予患者晚期复苏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提升复苏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复苏室收治的全麻复苏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舒适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适度(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意识苏醒后不同时间段(3 d、6 d、8 d)的负面情绪状态评分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舒适度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状态与疼痛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舒适度,大幅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与术后疼痛感,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复苏期的临床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院行 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 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根据奇偶数法分组( n=42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 );护理后,观察组 的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将精细化护理应用于 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复苏期中,可缩短患者的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 特殊护理应用于 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中后, 对其 相关并发症及满意度产生 的影响进行探讨 。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的 400 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排列序号,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200 )与观察组( n=200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时实施特殊护理 。观察两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等相关情况。 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率为 16.00% ,观察组为 5.00%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9.50% 、 95.00% ,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P< 0.05); 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05) 。结论: 对 全身麻醉复苏期患, 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应用 ;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86 例骨科全麻术后老年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全部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 n=43 )与干预组( n=43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疼痛程度和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具有优于对照组 (P < 0.05)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不明显,护理后干预组更优( P < 0.05 ),且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对骨科全麻术后老年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缓解其疼痛程度,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从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角度探讨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至12月,68例至麻醉复苏室全麻恢复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行舒适护理)、对照组(34例,行常规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安全性(生命体征、全麻并发症、不良反应)、舒适度(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⑴安全性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死亡等异常。⑵舒适度(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精神、生理)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⑶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行舒适护理安全性和舒适度均较高,且有助于护患和谐,可考虑推广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的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围生期轻度窒息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4例,健康对照新生儿28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2.3、5、7天行rSO2监测,同时测定经皮脉搏氧饱和度(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并对3组新生儿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点rSO2、Sp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3天rSO2与健康对照组、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SpO2各时点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5、7天的rSO2明显下降;SpO2不能反映rSO2的变化;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严密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减少身体的耗氧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PCNL)麻醉复苏期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 ERAS)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选取行 PCNL术患者 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30例基于 ERAS下实施护理干预,且强化麻醉复苏期管理,对比两组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定向力复苏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短( P< 0.05)。结论 针对行 PCNL术术患者,将 ERAS应用于其麻醉复苏期护理中,能缩短苏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地佐辛抑制鼻道手术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 。 方法:将我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 收治的鼻道手术 患者 共 70 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35 )及对照组( n=35 ) ,观察组给予 0.15mg/kg 地佐辛进行全身麻醉 ,对照组 给予 0.10mg/kg 地佐辛进行全身麻醉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时间相关临床数据的差异以及 VSA 评分和 SAS 评分。 结果: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后,观察组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VSA 评分和 SAS 评分优于对照组 ( P<0.05),数据具有对比性。 结论: 0.15mg/kg 地佐辛加快鼻道手术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