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已行手术治疗的48例手术方式进行探讨。结果6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44例(73.3%),无临床症状16例(26.7%)。手术方式以次全子宫切除术为主(58.3%,28/48),其次为全子宫切除术(27.1%,13/48)。结论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无特殊,且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手术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以及医生的手术技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卵巢及宫颈的切除应慎重,应尽量保留其功能。
简介:摘要产褥期间变化最大的是子宫体,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到接近非孕状态称为子宫复旧,它包括宫体肌纤维收缩及缩复和子宫内膜的再生。目的讨论子宫复旧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如果产后子宫比同期正常产褥的子宫大而软或有压痛,且恶露持续时间较长,淋漓不断,应考虑有子宫复旧不全。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所见,诊断子宫复旧不全常无太大困难,但确诊并能找出发病原因常需要借助B超检查,若B超检查见到子宫较大且子宫内有残留胎盘或胎膜影像,则可确诊为胎盘残留或胎膜残留所致的子宫复旧不全;B超还可发现子宫肌壁间肌瘤或子宫腺肌瘤影像等子宫复旧不全的病因。常规予以子宫收缩药常用的药物有缩宫素10U或麦角新碱0.2mg,每日2次肌肉注射,也可以口服八珍益母丸、麦角流浸膏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母婴远近期并发症。方法对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中阴道试产128例,阴道分娩102例,阴道试产成功率约79.7%,其中自然产89例,阴道助产13例,未发生子宫破裂,出血量平均(132.5±20.3)ml,新生儿Apgar评分(9.26±0.2)分,再次剖宫产62例,其中41例存在绝对剖宫产指征,21例拒绝试产,出血量(387.0±48.2)ml,新生儿Apgar评分(9.02±0.2)分。结论瘢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分娩试产条件者在严密连续监护下经阴道分娩是完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腔镜手术并发子宫穿孔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先仔细查找穿孔部位,决定处理方案。一旦发现完全性子宫穿孔,应立即停止手术。子宫底部穿孔可见到腹膜、网膜或小肠,因子宫底肌肉肥厚,血管相对较少,出血少,故可用缩宫素、止血剂及抗生素,进行观察,流入腹腔的灌流液可经后穹隆穿刺抽出,一般无严重后果。子宫侧壁及峡部穿孔危险,因可能伤及子宫血管,应立即开腹探查。穿孔情况不明者,应行腹腔镜检查,即使全身情况正常也要做,以观察有否出血及其来源。穿孔处出血可在腹腔镜下用双极电凝止血,破孔较大者需缝合。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myomaofuterus)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目的讨论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积极配合医生,缓解患者的不适,阴道流血多需住院治疗者,应严密观察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除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外,需定血型,交叉配血以备急用。注意收集会阴垫评估出血量。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及宫缩剂,必要时输血补液抗感染或刮宫止血。维持正常血压并纠正贫血状态。因巨大肌瘤压迫而大小便困难者,酌情导尿或导泻。需手术治疗者,按开腹、腹腔镜、阴道或宫腔镜手术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无临床症状33例,占27.5%;87例有临床症状,占72.5%。手术方式以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为主要术式,占84.1%。结论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等来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