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郭沫若的史剧理论,实际上是伴随着他的史剧创作而产生和发展的。早在1920年,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上发表了其早期剧作十种之一的《棠棣之花》之后,曾说“各幕各场都是我想象力的产物,我不过只借些历史上的影子来驰骋我所创造的手腕罢了”。(《郭沫若剧作全集》第1卷15页)只言片语当然算不得理论,创作几部史

  • 标签: 棠棣之花 时事新报 蔡文姬 《屈原》 现实斗争 人物形象
  • 简介: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自1921年出版以来,历经作者的数次改易,其版本、文本的演变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作为文学记忆存在的各个版本的《女神》镌刻着历史和时代的痕迹,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变迁和语言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的数次改订中,尤以28版、53版、57版改动最大,这些改订成为分析《女神》作为历史中的文本的重要史料,与《女神》文本一起共同构成了郭沫若《女神》的全貌.本文从初版本、28版、53版、57版的版本、文本演变中分析出版本、文本演变的八种类型,继而探求这些演变类型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更大的历史维度下分析《女神》作为一个历史中的文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的裹挟,对郭沫若《女神》的全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 标签: 郭沫若 《女神》 版本演变 演变原因
  • 简介:郭沫若的翻译人生与日本的关系非常密切:其翻译成就与日本的教育制度、文化氛围、学术环境与良好条件有关。但是,郭沫若由于在日本饱受民族歧视和个人屈辱以及日本对自己翻译事业的打击,他对日本的文化始终难以从内心产生认同,他对日本著作的翻译与他在日本的时间和所受日本的影响明显不成比例。

  • 标签: 郭沫若 日本 翻译 《日本短篇小说集》
  • 简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和乐山师范学院共建,集郭沫若文化研究、利用和开发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中心成立以来,依托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海内外公开发行的《郭沫若学刊》为研究平台,完成或在研省、部级课题多个;出版了《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郭沫若研究资料索引(1919—1990)》、《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郭沫若报刊编辑思想与实践》、《文豪郭沫若》等专著和编著。中心主要研究人员获得省、市级政府奖25项,其研究成果和重要活动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和刊载,其代表性成果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标签: 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 四川省教育厅 《中国文化报》 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
  • 简介:周恩来在重庆时期对郭沫若的史剧《棠棣之花》、《屈原》等都提出过具体修改意见。他决定《棠棣之花》作为郭老50寿辰祝寿节目;亲自过问《屈原》的排演;1958年向郭提议写戏为曹操翻案。他不赞成郭称屈原为“革命的思想家”,认为是“伟大的思想家兼艺术家”。

  • 标签: 周恩来 郭沫若 史剧史论
  • 简介:郭沫若这封关于《屈原研究》中"乱"字复李嘉言先生的来信,虽然很短,却颇为重要。它和李先生的来信,曾作为张长弓先生的《释乱》一文的"附录",发表在1946年9月出版的《国文月刊》47期,未收入郭沫若已出版的任何集子。现将往来的信件,并张先生的文章,一并刊载,供读者参考。

  • 标签: 郭沫若 李嘉 《屈原研究》 《国文月刊》 出版 张先
  • 简介:该书作为“出版博物馆文库”之一种,已由上海百家出版社于2005年8月正式出版。

  • 标签: 出版社 郭沫若 博物馆
  • 简介:我对郭沫若的注意,时间最早可追溯到我的青年时代。六十年代初,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学课外阅读臧克家编的《中国新诗选》中,第一次读到郭沫若“五四”时期那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凤凰涅槃》。郭沫若诗作中那种狂热的激情,雄浑的气魄、反抗的精神和独特的风格,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近三十年来,我依然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开始对郭沫若产生了兴趣。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臧克家 新诗选 电视编导 凤凰涅槃 戎马书生
  • 简介:<正>亲爱的四川青年兄弟姊妹们:当我提笔给你们写这封公开信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正浮起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情感。诸君知道的,我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五年了,羁留海外前后整整二十年,特别是生活在敌国这最近的十年间,正是中华民族由苦难中扎挣上进的时代,我没有机会来参加这一阶段建国事业,尤其是文化建国事业,算是我人生过程上最大的一件遗憾。现在应该感谢敌人,卢沟桥的烽火,把我唤回了祖国,残暴的侵略,结束了十年来艰难困顿不自由的流亡生涯。重新投在祖国怀里的我,这情绪,正似一个迷途的羔羊等到他亲爱的母亲时一样。但我很惭愧,没有甚么工作成绩来慰安我久别的母亲。我从去年七月踏回上海码头起,已经决心,誓以生命全部贡献给暴风雨中的祖国。——这是我最低限度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应有的决心。

  • 标签: 二十年 中国青年 工作成绩 公开信 祖国 母亲
  • 简介:1975年春天,全国正在开展“评法批儒”运动.法家、儒家都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流派,按照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要以法家的精神来反对儒家的复辟主张.我那时正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书,“评法批儒”与所学专业对口,于是与同学老师们一道当仁不让地投入了这场运动.

  • 标签: 郭沫若 文革 1975年 中国古代史 思想流派 政治斗争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深受印度文化影响并在文学创作上有鲜明表现的,首推郭沫若和许地山。但是,即使是在同一文化的渗透中,许地山也迥异于郭沫若,两人都表现出深刻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就同时形成了他们文学创作中审美情趣,审美格调的区别性特征,促成了他们富于独创性的文学创作风格。这既是文化接受者主体个性所使然,也是异质文化在移植交汇中的必然现象。许地山作为印度宗教文化有独创研究的学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无疑地存在着大量印度

  • 标签: 《女神》 许地山 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 异质文化 区别性特征
  • 简介:本文通过对郭沫若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的“个案”考察发现,基督教作为一种有神西方文化.很难在中国“扎根”;甚至往往被“误读”。特别是它从希腊思想“基因”派生出来的睥睨世俗王权的独立自我观念,尤其难以整合进中国知识分子心灵中。但是.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和源远流长的游民文化的存在.中世纪基督教剿灭异端、抹煞人欲的非理性流毒,却很容易因为中西文化的局部同构对应关系而发生强烈的“共鸣”“共震”效应。

  • 标签: 郭沫若 基督教 文化精神 误读 共鸣 共振
  • 简介:几点说明:(一)以下文字实际上是以年谱的形式,将有关郭沫若1926年3月至1927年7月在广东大学执教和参加北伐时期的一些材料加以辑录整理而已。这些材料在龚济民、方仁念编《郭沫若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和王继权、童炜钢编《郭沫若年谱》(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中未见反映,故名之补遗。(二)由于上述理由,“补遗”辑录的材

  • 标签: 广东大学 王继权 江苏人民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总政治部主任 张作霖
  • 简介:自从1936年起,郭沫若的诗歌被译成英文的不算很多,但也不少;不过,针对不同译本的整理、综述、比较或是评论鲜有专题研究,在极少的研究论文中也有不足和偏颇。本文对这些不足进行了补充,对偏颇进行了辩正。以文献列举的方式,系统梳理了郭沫若诗歌之英译的历史状况。另外,还对具有代表性的贡献比较大的几家如勒斯特和巴恩斯、许芥昱以及张培基等的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 标签: 郭沫若 诗歌 英文翻译
  • 简介:<正>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剧作家。他曾多次说过:“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者写成小说”。又说他有好些历史研究“是为创作的准备而出发的”①。郭沫若同志一生所创作的历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写于抗战时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在郭沫若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

  • 标签: 屈原 郭沫若 历史剧 楚怀王 历史研究 国民党
  • 简介:郭沫若对老学的批判──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一杜蒸民在现代史上,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郭沫若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其进行系统批判的先驱和开拓者。其中,他对老子和老学的批判,构成他对先秦诸子批判的重要组织部分。认真研究他对老子和老学...

  • 标签: 郭沫若 《老子》 文化现代化 中国传统 《道德经》 民主主义
  • 简介:<正>在郭沫若研究这块拓垦已久的园地里,经历了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近半个世纪的耕耘,收获是很可观的。尤其是近十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新的年轻的耕耘者,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把这块园地装扮得万紫千红,春色喜人。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研究专著的相继问世,它们各具异彩,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最早与读者见面的是1979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陈永志的《试沦〈女神〉》,紧接着有卜庆华的《郭沫若评传》、《郭沫若研究札

  • 标签: 郭沫若历史剧 郭沫若研究 研究专著 文艺思想 主体意识 多角度
  • 简介:郭沫若同孤军社的交往及论战,对他由文艺转向政治,接触学习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时的郭沫若关注中国社会,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用"新国家主义"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初步运用到对中国社会及革命道路的认识和探索中去。这种理解和运用既包含有合理正确的判断与认识,也难免存在着宽泛和不准确之处。

  • 标签: 郭沫若 孤军社 论战 马克思主义 “新国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