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自1921年出版以来,历经作者的数次改易,其版本、文本的演变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作为文学记忆存在的各个版本的《女神》镌刻着历史和时代的痕迹,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变迁和语言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的数次改订中,尤以28版、53版、57版改动最大,这些改订成为分析《女神》作为历史中的文本的重要史料,与《女神》文本一起共同构成了郭沫若《女神》的全貌.本文从初版本、28版、53版、57版的版本、文本演变中分析出版本、文本演变的八种类型,继而探求这些演变类型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更大的历史维度下分析《女神》作为一个历史中的文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的裹挟,对郭沫若《女神》的全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简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和乐山师范学院共建,集郭沫若文化研究、利用和开发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中心成立以来,依托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海内外公开发行的《郭沫若学刊》为研究平台,完成或在研省、部级课题多个;出版了《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郭沫若研究资料索引(1919—1990)》、《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郭沫若报刊编辑思想与实践》、《文豪郭沫若》等专著和编著。中心主要研究人员获得省、市级政府奖25项,其研究成果和重要活动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和刊载,其代表性成果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简介:<正>亲爱的四川青年兄弟姊妹们:当我提笔给你们写这封公开信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正浮起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情感。诸君知道的,我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五年了,羁留海外前后整整二十年,特别是生活在敌国这最近的十年间,正是中华民族由苦难中扎挣上进的时代,我没有机会来参加这一阶段建国事业,尤其是文化建国事业,算是我人生过程上最大的一件遗憾。现在应该感谢敌人,卢沟桥的烽火,把我唤回了祖国,残暴的侵略,结束了十年来艰难困顿不自由的流亡生涯。重新投在祖国怀里的我,这情绪,正似一个迷途的羔羊等到他亲爱的母亲时一样。但我很惭愧,没有甚么工作成绩来慰安我久别的母亲。我从去年七月踏回上海码头起,已经决心,誓以生命全部贡献给暴风雨中的祖国。——这是我最低限度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应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