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分析临床1例脑梗死患者体温达38.4 ℃时外周静脉血及导管血检出的长孢洛德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的菌落形态和醋酸钠培养基上子囊孢子的产生情况,利用Vitek 2 compac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序分析分别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研究,以提高实验室对该菌的鉴定水平。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此例分离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较低。临床给予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至最后一次血培养阳性后2周,用药期间多次复查血培养均为阴性,患者无发热,各项感染指标基本降至正常,可供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对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者肠道微生态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口干、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通过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显著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形成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11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达克宁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黄疸患儿7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采取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黄疸情况,值得于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单用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次,每天3次空腹服用。观察组予布拉氏酵母菌散3岁以上每次1袋,每天2次;3岁以下,每次1袋,每天1次口服,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用法同上),5天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RVVC)病原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3年5月期间,对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163例RVVC患者进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测,其中含妊娠患者40例。感染白假丝酵母菌13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3例。40例妊娠合并RVVC中,感染白假丝酵母菌3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9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0例。22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RVVC者中,感染白假丝酵母菌1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5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0例,并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VVC感染病原体中,82.8%为白假丝酵母菌,17.1%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中,87.5%为白假丝酵母菌,12.5%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RVVC感染病原体中,54.5%为白假丝酵母菌,22.7%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结论RVVC感染病原体中,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妊娠期与非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比较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妊娠期RVVC与合并糖尿病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比较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糖尿病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因患有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药物治疗,即保妇康栓放置于阴道穹窿部,给予观察组联合药物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伊曲康唑口服,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半年后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好转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31例,好转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14例复发,观察组的半年后复发率4%与对照组28%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采用保妇康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复发率,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将5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硝酸咪康唑治疗)各29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涂片假丝酵母菌转阴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硝酸咪康唑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简介:目的评价Rac1基因在小鼠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β-actin作为内参,Westernblot半定量法检测两种小鼠中性粒细胞Rac1蛋白表达量;(2)趋化实验用Zigmond法经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移动,延时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移动并拍照,细胞追踪软件分析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3)fMLP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应用异氨基苯二酰肼化学发光分析法通过微孔板发光检测仪检测过氧化物酶含量,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分析豆蔻酸-佛波醇-乙酸酯(PMA)引发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过氧化物。结果假丝酵母菌耐受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Rac1蛋白表达量高于假丝酵母菌易感CBA/CaH小鼠;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功能较CBA/CaH小鼠强(P〈0.05);经fMLP和PMA诱导后,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量高于CBA/CaH小鼠(P〈0.05)。结论在小鼠中性粒细胞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Rac1能增强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杀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