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相关项目,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检测意义,早期诊断参考价值。方法选择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39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抽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将研究对象检测项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在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体内显著变化,提示以上检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助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鉴别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细菌组)及2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毒组)均予对症治疗,并与治疗前及痊愈后分别检测血清CRP及WBC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组血清CRP和WBC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而治疗后2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细菌组血清CRP及WB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CRP及WBC联合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患者的疗程7-14d,对照组静脉连续点滴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研究组静脉连续点滴莫西沙星注射液(0.4g),1次/d,序贯治疗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片(0.4g),1次/d。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研究组的细菌清除率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片用于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门诊中选择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头孢地尼胶囊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比较症状改善时间、炎性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改善时间比较呈现差异,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白细胞介素指标进行对比,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呈现差异,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盐酸莫西沙星片用于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取得的控制效果。方法针对我区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心管理部门所管辖区域运用的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理论思维为指导理论所取得防控效果。对我区防控管理部门辖区内2012年1月—12月内传染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以及通过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进行防控的理论,辖区内2013年1月—12月传染病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该理论思维后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1种,发病率为11.8%,发病频率降低;没有运用该理论思维前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4类,发病率为19.2%,两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有利于控制传病的发病频率,缩小发病种类的范围,取得良性的控制效果,有利于保障人们公共安全,稳定社区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妇科良性疾病盆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结果对患者分组,观察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分析妇科良性疾病盆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测定盆腔积液量。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积液量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输卵管积水及盆腔粘连患者与非该疾病患者相比,盆腔积液减少;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腺疾病与非该病症患者相比,盆腔积液量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积水等因素会致使盆腔积液产生明显变化。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积液变化明显。年龄越高、体重指数越大则盆腔积液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