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以及巴西尼氏法疝修补在治疗腹股沟斜疝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照组行巴西尼氏法疝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使用止痛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使用止痛药次数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和巴西尼氏法疝修补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是一种理想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不同术式 腹股沟斜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72例孕妇,根据孕妇前次剖宫产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与参考组(37例),两组孕妇再次行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产妇手术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情况、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手术时间、胎头娩出困难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引起较严重腹盆腔粘连,影响再次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好,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 标签: 不同剖宫产术 再次行剖宫产 胎头娩出 盆腔粘连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阴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应用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中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进行病症治疗应用,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用常规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进行病症治疗应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长短上没有太大差异。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3%,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7%。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进行子宫肌瘤患者病症治疗应用,不仅手术微创性效果比较好,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意义。

  • 标签: 子宫肌瘤 开腹剔除手术 阴式剔除手术 临床应用 作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9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麻醉情况下,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应用于各类腹股沟疝病人;并对手术方法、时间、适应症、术后病人恢复状况、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手术时间25~80min,术后24小时内均下床活动、进食,术后疼痛时间短,恢复快。结论较传统手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安全可靠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适应症掌握充分,充填无张力疝修补可以作为腹股沟疝的首选

  • 标签: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三种不同对产妇实施剖宫产过程中所导致的腹腔黏连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研究1组产妇实施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产对研究2组产妇实施剖宫产;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研究3组产妇实施剖宫产。结果研究3组产妇中出现腹腔黏连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研究1组和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略少于研究1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实施剖宫产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黏连的发生率。

  • 标签: 三种术式 剖宫产 腹腔黏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摘除粘膜下子宫肌瘤及效果评价。方法我院经反复比较经阴道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①夹住肌瘤蒂根留钳法,②切除肌瘤结扎瘤蒂根法,③钳夹瘤蒂根旋转法,④钳夹子宫中下段Ⅰ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法[1]。结果60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中有50例采用①钳夹住肌瘤蒂根后留钳法,需48小时才能取钳,病员不能下地活动,给病员带来不便,且止血钳留在阴道内不注意容易损伤,取钳后有6例出现阴道出血,量似月经刮宫后止血,有10例取钳后3天肌瘤未脱落再次用③取出肌瘤,1年后随访有1例宫腔息肉。②50例钳夹切除肌瘤后用丝线结扎瘤蒂根法,有9例术后出血,量也似月经刮宫后止血,1年后随访有3例宫内膜息肉。③48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钳夹蒂根向同一方向旋转取出肌瘤后常规刮宫,术后无出血,无息肉形成。④20例Ⅰ型子宫中下段肌瘤钳夹取出刮宫法,出血稍多,但也不引起贫血或其它后遗症。结论0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经阴道摘除,三种方法均操作简单,无疤痕,手术时间短,但③效果最好。④20例子宫中下段Ⅰ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稍难,但病人损伤小,恢复快,中刮宫术后19例无出血,无息肉形成,有1例中出血多用纱布填塞宫腔,次日取出纱布后无出血。四种方法均保留子宫,故在无宫腔镜条件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 标签: 阴式摘除 粘膜下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带缝合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剖宫产中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采用背带缝合。结果40例患者止血效果满意,术后无大出血,随访子宫复旧良好。结论背带缝合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在治疗剖宫产中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上述原因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后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且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 标签: 产后出血 剖宫产 背带式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次不同剖宫产给再次剖宫产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再次剖宫产的98例患者,根据首次剖宫产进行分组,以32例首次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的产妇为甲组,以32例首次行新式剖宫产的产妇为乙组,以34例首次行改良后新式剖宫产的产妇为丙组,对比三组患者再次剖宫产时手术用时、中失血量、开腹至娩出胎儿用时、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等。结果丙组手术用时、开腹至娩出胎儿用时、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甲组与乙组,中失血量显著少于甲乙两组,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乙组。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时,患者再次剖宫产手术用时短且中失血少,创伤小且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术式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再次剖宫产孕妇使用两种不同剖宫产产生的影响及其并发症。方法我院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的100例孕妇,比较新式剖宫产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该类孕妇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致密粘连的情况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发热例数、切口感染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新式剖宫产导致出现粘连的情况明显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难度较高,较难进行切口选择,但是新式剖宫产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少。

  • 标签: 新式剖宫产 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地研制出图象更加清晰稳定,可以用于口腔治疗的新型口腔内窥镜光学系统。方法本课题组已在上一项目中研制出一种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ODVL—101型,并制作出样品在临床上试用,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项目本课题组在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ODVL—101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研制ODVL—102型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缩小内窥镜的体积,使口腔医生进行治疗操作时,在患者口腔内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二是给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加装无线影象传输系统,使图象数据无线传输,不仅可以减少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的连接数据线,使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使用时更为方便,灵活,还可以使图象数据方便地上传到口腔诊室的无线局域网。结论研制新型口腔电子内窥镜可以创新一种新的口腔医疗方式,不仅能提高口腔医疗水平,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还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一定能推动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传统的盐酸环丙沙星栓剂的处方,重新调整处方的成分与含量,逐步筛选出品质稳定的盐酸环丙沙星栓剂。方法本次栓剂改良方案的制备方法选择热熔制备法,与其配套的检测分析方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以及正交分析法,实验的可控因素为聚乙二醇400、4000以及甘油。结果环丙沙星栓剂各基质成分比例为252时,环丙沙星栓剂品质比较稳定,适合批量生产。

  • 标签: 环丙沙星栓剂 处方改良 醋酸缓冲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低位显微外科和腹腔镜下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疗效。方法将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低位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和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高位精索静脉结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精液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均未发现有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及复发等并发症,患者配偶自然妊娠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低位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的创伤更小,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应用范围更广。

  • 标签: 显微外科 腹腔镜 精索静脉结扎术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除经腹腔镜与开腹施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在自愿原则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中术后等各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数据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上,与开腹手术相当,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选择之一,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腔镜疝修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一月至2015年十月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接受疝修补的100例患儿(腹腔镜治疗组50例,开放修补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单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疝复发稍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可处理中发现的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中行子宫背带缝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子痫前期孕妇在行剖宫产时常规行子宫背带缝合,观察愈合情况。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行剖宫产时常规行子宫背带缝合均未发生因子宫收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结论子宫背带缝合适用于预防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值得推广。

  • 标签: 子痫前期 剖宫产术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多种的椎体成形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单纯经皮椎体成形(PVP),定位PVP组;另一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为PKP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减轻,24小时后,两组患者都可下床走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发现,两组评分均下降,而PKP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比另一组多(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明显得到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相比较发现,PKP组明显少于PVP组的术后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之下,PK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VP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改良后腹腔镜辅助去顶减压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82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1例予以开放去顶手术,观察组予以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来说,改良后腹腔镜辅助去顶减压更为合适,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纯性肾囊肿 改良后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98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切口长度、股骨头取出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6周按Charnley髋关节置换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8.45±1.33)cm、股骨头取出时间(1.73±0.46)min、手术时间(48.24±10.61)min、中出血量(285.24±37.18)ml;疼痛程度1级~3级0例、4级8例、5级58例、6级32例。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疗效显著。

  • 标签: 高龄 股骨颈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B-lynch缝合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数字采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应用改良B-lynch缝合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异常体温时间、血性恶露时间、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产后出血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异常体温时间、血性恶露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较为明显效果,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子宫切除及产后出血例数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前置胎盘 B-lynch缝合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从2009年至今完成新生儿及婴儿重症先心病手术体重2.4KG—5KG的患儿56例,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56例患儿手术均在全身麻醉ECC心脏直视下进行,应用超滤装置,体外循环中进行超滤。HCT维持在25%—30%,体外循环结束后进行超滤HCT达35%。结果本组资料术后送入ICU监护,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肺部感染,强心治疗过程中,对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了NO吸入治疗。除3例肺部感染严重,心力衰竭难以控制,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患儿均存活。结论在传统超滤的基础上将超滤器在体外循环的管路上连接,从而实现在体外循环中的各个阶段将血液中的多余水分和炎性介质清除体外,提高红细胞压积,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心脏的后负荷,避免肺水肿,减轻肾功能的损害,减少体外循环的损伤,是新生儿及婴儿重症先心病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 标签: 重症先心病 体重2.4KG&mdash 5KG 体外循环 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