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早期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58例超早期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主要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本院入院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研究组29例。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术,研究组实施血管内栓塞术。观察指标:术中耗时与出血情况、疗效、术后脑神经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耗时与出血情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的96.55%高于对照组的93.10%,但差别性不大,P>0.05。两组患者术后中度脑神经缺损程度机率差别不大,P>0.05;轻度脑神经缺损程度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脑神经缺损程度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7%,P<0.05。结论:超早期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可减少创伤性,减轻脑神经缺损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机率,更利于获取更优质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简介: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 20例,所有病例均实施 "3H"疗法,对之实施强化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术后经 TCD证实发生脑血管痉挛者 10例,其中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者 8例,给予 "3H"治疗及护理等综合处理后患者脑血管痉挛均逐渐获得改善,无死亡病例。植物生存状态 3例,完全生活自理 12例,部分生活自理者 5例。结论 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众多防治脑血管痉挛对策中, "3H"疗法是一种更具希望的方法,在该疗法的实施过程中,并配合护理,疗效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破裂动脉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破裂动脉瘤术后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0%(38/40),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5/40),而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5%(31/40),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2.5%(13/40),观察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破裂动脉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实施后,能显著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并达到较高的护理效果,从而促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因此值得推广与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例(其中烟台市烟台山医院3例、漳州市中医院2例、章丘市中医院1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大小、部位、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及方式等特征。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灶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结果:6例患者中1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6例患者共检出125枚病灶,其中1例检出75枚。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融合病灶最大径为0.5~3.5cm。病变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和肝被膜下多见。6例患者病灶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边界较清晰。4例患者病灶MRI检查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例患者病灶呈肝脏“包膜回缩征”。6例患者行CT检查动态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例呈环状强化,5例基本均匀强化;所有病灶表现为延迟强化。3例患者部分病灶内可见静脉血管进入或通过病灶,血管腔正常或变窄。1例呈“棒棒糖征”。6例患者中,5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转移癌,1例考虑肝胆管细胞癌。6例患者行肝脏肿瘤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肝脏EHE。2例肝脏EHE患者确诊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1例初诊后2年行CT检查示肝脏呈“包膜回缩征”,初诊后4年行MRI检查示继发性肝硬化,另1例初诊后6年半复查CT示肝硬化。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4年复查CT示肝左叶肿瘤复发,随访1年半年肿瘤无明显增大,后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随访半年无异常。另3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分别随访1、4、5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肝内单发或多发结节,CT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是肝脏EHE的典型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