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肠内营养期间堵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2022年1月至2月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施肠内营养的159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利用品管圈对肠内营养期间的堵管情况进行基线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评价,制订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并推广实施,促进封管和堵管的规范处理执行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完善合理用药配伍,配合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将2022年10月至12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组肠内营养期间堵管发生率为3.77%,低于实施前组的9.25%(x²=3.949,P=0.047)。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服务,但随着剖腹产率的升高等影响,使新生儿低血糖现象十分常见,所以,对这一种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很多医学研究人员认为,加强对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和干预工作,才能够更好的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出现。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对新生儿低血糖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包括有,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有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家族史、新生儿早产、体重小于或大于胎龄儿、胎龄小于37周、体重大于4000g或小于2500g等[1]。一些新生儿降临之后,即便存在低血糖症状,在医学临床上也很难被发现,尤其是无高危因素顺产的新生儿,更难发现有低血糖。目的: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足月新生儿低血糖在母婴同室的发生率与预防,通过实验方式找出最佳预防方法。方法:本次将主要收集某三甲医院于2021年至2022年期间分娩的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这些新生儿治疗总过程及反映,记录新生儿的情况,探寻具体的治疗办法。结果:100例新生儿当中出现19例低血糖,其中,剖腹产13例,顺产分娩6例,在经过一定的干预治疗之后都得到一定恢复,其中,1例昏迷患儿逐渐恢复到清醒状态。结论:孕妇进行分娩的时候除了要对其血糖进行严密监控,做好防范工作,同时针对新生儿应做好低血糖的防治工作。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对行心电监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23年01月-2023年6月我科接受心电监护的4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包括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借助于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仅有30.61%,与另一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21/22(95.45%),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患者临床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的发生机率,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且患者就医安全性更高,对此护理服务均表示一致认可,该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人液体外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8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为90名,依次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90名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实验组的90名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就首次穿刺成功率来说,实验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实验组患者中发生液体外渗的概率要比对照组更低;实验组的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在其接受静脉输液的时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概率,并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初产妇剖宫产率及负性情绪受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我院产科收治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初产妇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初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纳入41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前心理护理纳入41例),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剖宫产率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对比焦虑(SAS)分、抑郁(SDS)分,观察组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对比剖宫产率,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初产妇予以产前心理护理价值较高,可改善产妇焦虑、抑郁,降低剖宫产率,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标本缺陷率的管理机制。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手法查找手术室病理标本留置不规范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进行QCC管理。其中A阶段(2022.01-2022.08,未开展QCC活动);B阶段(2022.09-2023.05,开展QCC活动),比较不同阶段管理效果。结果:B阶段下标本缺陷率为8%,A阶段为18%;B阶段下护理质量水平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阶段(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与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息息相关,相关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有利于优化手术病理标本留置流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也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控制降低院内感染率方面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本院供应室中相关器械和设备为主要分析对象,与2023年4月-2024年4月完成300份的筛选,其中2023年4月-10月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视为参照组;2023年11月至研究结束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视为研究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统计院内感染率、器械消毒不彻底发生情况以及灭菌不规范率发现,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控制降低院内感染率方面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可起到良好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方案,就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入组门诊患者10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两组,每组50例),一组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管理,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护理管理阶段中,观察组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对照组中共出现9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00%),(x =5.0051,P=0.0252)。结论: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并融入门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门诊护理质量,作用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