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对照处理和5mg/L、10mg/L、30mg/L、60mg/L、100mg/L和150mg/L6个Pb^2+浓度溶液的水培试验,分析了菖蒲(Acoruscalamu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的不同生长部位对于Pb^2+的积累效果。结果表明,水葱、菖蒲和芦苇体内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Pb^2+含量均随着水溶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同一Pb^2+浓度处理条件下,水葱、菖蒲、芦苇体内的Pb^2+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菖蒲地下和地上部分富集的Pb^2+含量最高,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水葱地下部分对Pb^2+的富集能力在各个浓度处理条件下均高于地上部分;在对照处理和较低处理浓度下,芦苇与水葱相同,地下部分pb^2+积累浓度高于地上部分,而菖蒲则是地上部分的富集浓度高于地下部分;在较高浓度处理条件下,菖蒲和芦苇地上部分的富集浓度较地下部分高。3种湿地植物在高浓度的Pb^2+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遴选物种。
简介: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其中,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决定着各项战略措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水资源其特殊的功能性,通过对水资源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到该水域其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能够根据其不同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分配各项资源,通过对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的计算分析来决定其开发力度,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可能性,推动资源集中开发和合理利用,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广西来宾市为案例,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简介: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9个气候模式的气温模拟结果,评估了各模式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对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中国地区气温的可能变化给出了预估。结果表明: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过去100多年中国地区增温趋势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从模式间标准差来看,各模式对中国中部、南部气温模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相对均方根误差分析了各模式的模拟能力,对于多时间尺度(月、年)气温的气候平均态,有7个模式表现良好,高于中等水平,5个模式的模拟能力低于中等水平,模式集合平均值的模拟效果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根据29个模式的评估结果,使用模拟性能相对较好的模式分析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地区气温变化,21世纪前期,不同排放情景之间的预估结果差别较小,21世纪中期各情景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到21世纪后期,3种排放情景的升温差别明显增大。
简介:[摘要]在5G时代,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有助于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集成多元监测信息,实现事前预警实时管控;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事中智慧指挥调度;横向整合纵向贯通,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融合多元先进技术,实现应急管理手段创新;完善现有应急体系,实现事后应急智能评估。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应急指挥中心应急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