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科门诊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全年某院儿科门诊处方共计1046张。记录使用抗生素处方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等。结果共选择21种抗生素,有口服剂型7种、注射剂型14种,包括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其他类。0~6月组含抗生素处方百分比最低,8~15岁组最高,含抗生素处方百分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二联用药占抗生素处方百分比比较,0~6月组<4~8岁组<1~4岁组<6~12个月组<8~15岁组。头孢呋辛使用比例最高,其次是阿奇霉素。结论建议开展合理用药方面的教育,提高临床医师和患儿家长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认识;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与地区、季节的变换有关,因此建议编写适用于本地区儿科抗生素的参考书,以促进儿科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动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规范药物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展药学服务对我院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用药总金额、用药年增长率、抗生素类药物总金额、百分比、抗生素类药物年增长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1月开展药学服务,对比开展药学服务前后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3年,我院用药总金额2654.81万元、用药年增长率-7.64%、抗生素类药物总金额493.55万元、百分比为16.54%、抗生素类药物年增长率为-0.63%,均较开展药学服务前(2010年、2011年)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药学服务,可以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抗生素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75例因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抗生素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导致76例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种类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四环素以及喹诺酮类,其中头孢菌类引起的不良反应25例,占33.3%,青霉素类引起不良反应次之,13例,占17.3。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心律失常等。结论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简介:[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方法]200g红火蚁工蚁的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的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流分,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在11.45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葛根素联合西药乐松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9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葛根素联合西药乐松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乐松。7天一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两组的疗效;采用Melzack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CM)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疼痛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乐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抗生素药物寻觅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目前抗生素被应用于感染性疾病控制、动植物病害防治、身体健康保障等领域,而且抗生素类型也呈现不断增加趋势,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主要的抗生素制剂生产国之一。但是因为生产技术及工艺的制约,抗生素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原料利用、提炼纯度及残留抗菌素含量控制效果,这一情况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阻碍制药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知,针对抗生素制药废水探讨研究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阐述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征,然后深入分析几种生化处理措施,包括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好氧-厌氧联合处理法、水解酸化处理法等内容,最后再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及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0例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症状的患儿,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患儿出现腹泻起加服复方嗜酸乳菌杆菌片(提供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5g,tid,碾碎药片,融于40℃以下水中饮服。对照组在患儿出现腹泻起加服思密达。观察患儿大便频数及形状。结果观察组50例,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3.48±1.03)d,对照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4.11±1.67)d。观察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为(3.41±1.72)d,对照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为(4.19±1.27)d。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和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浓度变化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筛选40名除外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将40例随机选择新入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CT证实)各20例作为实验组,分成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进行放免测定。结果实验组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2.98-3.87pg/ml,平均ET1值为3.509pg/ml。脑出血组血浆ET1浓度2.98-5.87pg/ml,平均血浆ET1值为4.8605pg/ml。脑出血的平均ET值高于脑梗塞的平均ET值(t=7.3842P<0.01)。脑梗塞的ET值与对照组的ET值差别不显著,三者的血浆ET值均与年龄、性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