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概括了军队疗养院传统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图书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军队疗养院图书馆应如何加强统计工作提出了对策。
简介:摘要1900年敦煌千佛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内容上与传统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敦煌《灸经图》图16中标引四天庭穴在头后枕部,上下左右四穴,《灸经图》这样布穴意为着什么?这个千古悬案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验证分析发现《灸经图》它是与伏羲八卦、长沙马王堆帛书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四天庭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四天庭是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枕骨疗法;四天庭对五劳七伤虚损性疾患及痿痹瘫呆喘等顽症痼疾有显著临床效果,它开创了中医脑病学的先河,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心脏毒性。方法: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赫塞汀总累积量14mg/kg,开始化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参数。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峰值速度(收缩峰速S',舒张早期峰速E',舒张晚期峰速A'及E'/A')。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LVEF在累积量达到12mg/kg,出现显著差别[(58.07±6.60)%vs(68.65±6.70)%,P〈0.05],舒张功能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14mg/kg出现明显差别[(0.98±0.14)vs(1.19±0.13),P〈0.05]。组织多普勒指标:S'在累积量达到10mg/kg出现明显差别[(8.70±1.97)cm/svs(10.55±2.31)cm/s,P〈0.05],E'/A'在累积量达到8mg/kg即出现明显差别[(0.87±0.28)vs(1.12±0.30),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监测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化疗的心脏改变。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人住该院NICU的277例新生儿拭子、诱导痰、脐分泌物、血标本进行定植菌筛查或感染菌培养,其中无感染者仅作咽拭子培养。结果277例新生儿中,29例送检标本检测到细菌,细菌检出率为10.47%;菌种包括19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阴沟肠杆菌。日龄≤2d的新生儿细菌分离率为2.20%,3~7d者为21.54%,8~28d者为36.67%;日龄≤2d与3~7d及8~28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牙分别为26.52、46.54,均P(0.01),日龄3~7d与8~28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x2=2.42,P〉0.05)。结论该院NICU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出生48h内新生儿细菌定植率低,开展定植菌筛查临床意义不大,建议对出生4Bh内的新生儿不再常规进行定植菌筛查,可对出生3d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定植菌筛查。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临床近年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自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对其构成及耐药性作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0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61株(56.52%),革兰阳性菌1582株(22.57%),真菌1465株(20.91%);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015株,15.00%)、铜绿假单胞菌(906株,12.93%)、大肠埃希菌(874株,12.47%)。2008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85.07%(678/79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73.17%(150/2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19%(561/874)、46.31%(301/6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嘿唑敏感率(68.42%-74.51%)较高,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95.52%-100.00%)最高,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3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60.31%-85.83%、59.38%-73.23%。结论该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应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提高老人院护工防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跌倒认知水平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模式对佛山市仁爱“老人院”的22名护工进行了OP知识以及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的系统培训,并督导护工遵照所学内容在工作中实施防跌倒的干预措施。结果结果显示,护工接受培训后,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培训前(P〈0.01);OP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减少(P〈0.01),跌倒率由36.7%降到16.1%(x^2=6.274,P〈0.05)。结论护工接受循证教育模式的培训可以提高其防OP患者跌倒认知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实施防跌倒干预措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