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PEG-IFN)α-2a和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根据治疗用药分为PEG-IFN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基线,治疗12、24、48周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54例患儿,其中PEG-IFNα-2a组31例,恩替卡韦组23例。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的ALT复常率达87.0%(20/23),高于PEG-IFNα-2a组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P=0.001)。PEG-IFNα-2a组治疗48周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转阴率为48.4%(15/3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14/3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转阴率为35.5%(11/31);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的HBeAg转阴率为47.8%(11/23),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3.5%(10/23),HBsAg转阴率为13.0%(3/2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3.46,均P>0.050)。PEG-IFNα-2a组治疗48周时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25.8%(8/31),高于恩替卡韦组的4.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36)。将PEG-IFNα-2a组患儿在治疗12周时根据HBsAg下降水平分为HBsAg<1 500 IU/mL组和HBsAg≥1 500 IU/mL组,18例HBsAg<1 500 IU/mL组患儿在治疗24周时7例HBsAg转阴,48周时10例转阴,而13例HBsAg≥1 500 IU/mL组患儿治疗24周时无一例HBsAg转阴,治疗48周时1例转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6、2.75,均P<0.050)。结论恩替卡韦改善肝脏炎症的效果更明显,短期内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更强,安全性较好;PEG-IFNα-2a的治疗效果与HBsAg快速下降有关,治疗中HBsAg快速下降(12周HBsAg<1 500 IU/mL)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的HBsAg转阴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有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年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68%(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的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部分等位基因(HLA-DRB1)的关系,对指导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免疫遗传学方面的依据。方法以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正规治疗48周的40例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患者的HLA-II类抗原的DRB1*04、*07进行等位基因检测,SC200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后,完全应答组有19例(47.5%),部分应答组有10例(25%),无应答组有11例(27.5%)。无应答组11例中,HLA-DRB1*04携带者4例,部分、完全应答组29例中,HLA-DRB1*04携带者1例,无应答组的HLA-DRB1*04携带率高于部分、完全应答组(P<0.05,OR=16.0)。无应答组11例中,HLA-DRB1*07携带者7例,部分、完全应答组29例中,HLA-DRB1*07携带者6例,无应答组的HLA-DRB1*07携带率高于部分、完全应答组(P<0.05,OR=6.7)。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无应答与HLA-DRB1*04、*07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联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乙肝患者,这些患者均有HbeAg阳性特征,将其均分作对照、研究两组,研究组47例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式,对照组47例单独运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研究组47例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HBV-DNA阴转等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47例的指标情况,比较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用在慢性乙肝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病症,但此次研究病例有限,详细治疗情况还需再作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时的局部皮肤不适症状。方法将56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日常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进行设立皮下注射计划表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注射治疗后皮肤的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皮下注射计划表,能帮助护士有计划的进行注射药物,更能够很好的观察与掌握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明显减少了患者注射部位的不适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结肠镜检查患者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同服药方案对于肠道准备效果及舒适度。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分别施行不同服药方案,对照组:结肠镜检查当日清晨一次性口服。观察组:结肠镜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清晨分2次口服。将两组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干预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右半结肠、中间结肠、左半结肠、结肠总液体量评分、Ottawa评分总分分别为:(0.31±0.12)分、(0.22±0.13)分、(0.29±0.08)分、(0.23±0.13)分、(1.23±0.2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I级:48.78%、II级:46.34%、III级:4.88%、IV级:0.00%)和耐受度(95.12%)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Kolcaba评分量表评分(90.89±4.52)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方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中效果不同,采用分次口服的方式不会影响肠道准备效果,还会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结肠镜检查患者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同服药方案对于肠道准备效果及舒适度。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分别施行不同服药方案,对照组:结肠镜检查当日清晨一次性口服。观察组:结肠镜检查前1晚及检查当日清晨分2次口服。将两组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干预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右半结肠、中间结肠、左半结肠、结肠总液体量评分、Ottawa评分总分分别为:(0.31±0.12)分、(0.22±0.13)分、(0.29±0.08)分、(0.23±0.13)分、(1.23±0.2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I级:48.78%、II级:46.34%、III级:4.88%、IV级:0.00%)和耐受度(95.12%)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Kolcaba评分量表评分(90.89±4.52)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方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中效果不同,采用分次口服的方式不会影响肠道准备效果,还会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