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血站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对201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是采血岗占75%,其次是成分制备岗占16.67%,最低是保洁岗占8.33%。高危环节是采血岗拨针过程,成分制备岗血液分离过程血袋破裂,保洁岗收集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按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未发现暴露后感染。结论 血站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针刺伤及血液飞溅污染所致,通过加强职业暴露培训教育,落实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以及研究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集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包括职业分布、暴露原因、暴露部位、暴露类型等,并针对暴露现状提出相应可行性防范措施。结果: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9月共发生58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其中护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从事采血工作的42名护士,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类型依次为针头刺伤、接触感染血液、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分别占比47.62%、38.1%、14.29%。42名护士中,出现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护士年龄为30岁以下、工作时间为5年及以下、工作时段为白班、科室为门诊科室。结论:医院的采血护士容易出现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工作时间、工作时段、科室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机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且根据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选择观察急诊科护士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安全事件2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采取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果:对28件急诊科护士护理不安全事件引起原因统计,高风险操作因素占比75.00%,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素占比14.28%,心理因素占比10.71%,(x2=13.278,p=0.035),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多种,需要根据不同因素采取防护措施,以此来保证护士护理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规范统一的护理人员常见职业暴露监测和防护指标。方法:通过文献回顾,针对锐器伤和抗肿瘤药物暴露这两个发生频率较高、对护士职业暴露危害较大的指标,形成了备选指标池。通过小组讨论明确了指标的名称、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两轮专家函和现场论证确定了护士常见职业暴露的监测和防护指标。然后,通过小样本试点,确定指标在数据收集和报告中的可行性和一致性。结果:共构建了6个监测和防护护士常见职业暴露的指标,其中5个指标与锐器伤暴露相关,1个指标与抗肿瘤药物暴露相关。保证指标采集的可行性和一致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着眼于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特点,既科学又实用,为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我国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制定有效的改善策略奠定了基础。提高临床对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视和关注,增强自身职业安全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以相应采取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方法:职业暴露登记系统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相结合方法,对2021-2022年发生的94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暴露人群以女性为主,占92.55%。暴露者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90.42%。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高发,占58.52%。暴露高发科室为外科、内科、手术麻醉中心。暴露方式为锐器伤,占75.53%。暴露高危环节是处理锐器、动静脉采血、拔针。暴露部位是手部,占73.40%。护理人员能规范执行暴露后应急流程,占96.81%。职业暴露病原体以乙型肝炎和梅毒为主。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问题,依据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因素,然后结合职业暴露风险因素来分析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再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有效减少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的概率,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保证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事件中抽选22件,分析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因素,包括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利器刺伤;操作不规范;风险意识不足;心理危害等,再结合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通过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引导急诊科护士做好心理调节等方式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减少出现职业暴露的风险,从而有效的降低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引起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的因素中,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占比最高,为50.00%,其他由高到低分别为利器刺伤(22.72%)、操作不规范(13.63%)、心理危害(9.09%)、风险意识不足(4.55%),结论:分析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因素可以很好的了解出现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的原因,再针对性制定相应防护措施,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更好的消除职业暴露风险,降低出现职业暴露的概率,从而有效的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策略。方法:选取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并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职业暴露类型中生物性暴露发生率最高,职业暴露后的伤口处理实施率最高。结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存在多种职业暴露风险,可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和加强心理支持等防护策略,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职业安全水平。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CSSD)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暴露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CSSD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全面分析,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研究方法包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对多个CSSD中心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CSSD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暴露风险为病原体感染、化学消毒剂引起的皮肤及呼吸系统损害,以及机械设备操作带来的物理伤害。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健康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改进消毒设备和通风系统等。研究结果对CSSD人员职业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