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节约型社会的民企方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为美。宋代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并把节俭归结为家庭乃至国家长盛不衰的根源。几十年来,毛泽东主席也说过,要勤俭办社会,勤俭办一切事业。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历来把奢侈者称做“败家子”,视节俭为持家之根本,常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我国物质基础上论,我们根本就没有奢侈的资本。虽然,过去我们曾自称是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其实际情况是,人均地少、水少、能源少,其他资源与绝大多数国家比都非常少,甚至无法比拟。一位专家称,按照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发展下去,五十年后我国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资源只有20种,一百年后只剩6种!骇人听闻,可怕的危机。这绝不仅是给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一大难题。国民经济没有了资源支撑,只能是空中楼阁。
简介: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统筹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建立和谐社会。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富饶的贫困”。一方面,西部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富集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与初步形成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相当规模的通信网络,与比较完备的能源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劳务经济、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不起来,使西部贫困人口数量过多、文化素质不高,健康状况不佳、安全保障欠缺、流动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之中,从根本上制约了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从“十一五”来看,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简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简介:舒省长在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期间的发展,全省经济出现了三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其中之一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日益地发挥基础性作用”。这一总结性描述,是完全正确、客观的,符合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实际情况。目前,围绕建立再现目标,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体制改革的部署,新的财税、金融、投资体系初步建立;各类市场加速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农村改革继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