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8年1月—9月在我院进行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对比两组数据,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1)分析我院2003—2012年十年间隔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的变化;(2)分析各指征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寻找影响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理我院2003-2012年所有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十年间隔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因素。结果(1)剖宫产率的变化2003—2012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2003年与2012年剖宫产指征比较2003年以头盆不称指征的剖宫产多,2012年以社会因素指征进行的剖宫产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剖宫产指征已从以医学指征为主(主要是相对头盆不称)转变为以社会因素的指征为主(主要是单纯的社会指征),这也是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DHS和PE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2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DHS组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损伤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FNA和DHS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HS组43例患者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PFNA组46例患者治愈4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总有效率和DHS组差不多。但PFNA组采用闭合复位,术中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讨论PFNA和DHS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比较,闭合复位,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骨科医生借鉴和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手术减压加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治疗。手术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检查(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cobb角)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cobb角相较术前则减小(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对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种目前临床常用内固定方法各自的特点,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人民医院骨创伤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56)和PFNA(PFNA组,n=67)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3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DHS和PFNA相比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DHS组手术优良率为87%,PFNA组手术优良率为91%。结论应用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两种手术方法均有良好效果。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影响及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每一组40例,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Harries评分结果对比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骨科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各3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2~28个月至骨折愈合后,平均16个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时间及术后颈干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统计DCS组发生髋内翻1例,DHS组例发生髋内翻7例,内固定失效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选用DCS与DHS内固定在临床操作方面具有相似的手术侵袭性,但DCS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FNA与DHS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PFNA内固定,对照组50例采用DHS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能够缩短手术及下地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提高患者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的护理对比体会。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分别采用DHS内固定(DHS组,7例)和PFNA内固定(PFNA组,11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其进行随访3个月,对手术切口疼痛护理、术后引流护理、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护理,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两组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使其尽快康复,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实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手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4±0.65,术后1天VAS评分为0.80±0.87,术后3天为1.30±0.95,术后1周为0.85±0.9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都在0~2范围;(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