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与白癜风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白癜风芯片检测数据集GSE75819,利用R语言软件中limma包的LMFit和eBayes函数筛选15例印度白癜风患者皮损与非皮损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DEG的富集途径和功能。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从DEG中筛选中心基因。2019年1 - 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集8例汉族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法验证上述上调及下调差异最大的10个DEG的表达。结果与15例非皮损组织相比,在15例白癜风皮损组织中共发现148个DEG,其中KRT9、CXCL10、C8ORF59、TPSAB1、RPL26为前5位上调基因,SILV、RPPH1、TYRP1、MLANA、LOC401115为前5位下调基因,且经实时定量PCR在8例汉族白癜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组织中验证。GO分析显示,DEG主要富集于翻译起始、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核糖体、核糖体亚基和核糖体的结构组成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主要富集于酪氨酸代谢、PPAR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出UPF3B、SNRPG、MRPL13和RPL26L1 4个中心基因。结论KRT9、CXCL10、C8ORF59、TPSAB1、RPL26、SILV、RPPH1、TYRP1、MLANA及LOC401115可能作为白癜风潜在的诊断标记分子和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方式差异对尿结石预防性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尿结石的认知状况及预防性治疗行为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结石排除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尿结石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结石预防性治疗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结石认知及预防性治疗行为,促进结石排出,可在尿结石护理中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104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分别行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 104例患者中,临床确诊为糖尿病 83例,以此为金标准,常规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67.47%、 57.14%、 65.38%;生化检验的为 89.16%、 85.71%、 88.46%;两种方法联合的为 93.98%、 90.48%、 93.27%。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尿葡萄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较常规检验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价值和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疑似糖尿病患者11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常规检验(尿液葡萄糖)和生化检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根据“金标准”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113例研究患者明确诊断为糖尿病81例,占71.68%。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62.96%,特异性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46.4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75.68%。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联合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92.59%,特异性为84.38%,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1.82%。糖尿病组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常规检验高,但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灵敏度。糖尿病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为临床检验辅助诊断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埋豆,在医院的临床护理中的情况进行观察会发现有一结论,那就是对于耳穴埋豆这种护理操作出入院患者的依从性要高于再入院患者。方法: 2014年 2月—— 2016年 1月,我院住院部肝胆外科共收治患者 122人,其中在入院患者为 54人,新入院患者为 68人,对这两组患者的中医护理,耳穴埋豆情况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统计结果为,初入院患者耳穴埋豆这种护理方法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再入院患者。结论:对出院患者耳穴埋豆护理手段依从性高于在入院患者耳穴埋豆护理手段依从性这一现象进行讨论,深入观察再入院患者耳穴埋豆依从性低的原因,对其困难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动力髋螺钉固定)和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固定)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所选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下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后下颌牙列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采用亚历山大技术矫治完成的拔牙病例52例,分为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组(A组)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组(B组),测量矫治前后下颌数字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Spee曲深度及前牙不齐指数,并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下切牙唇倾度.采用配对及成组f检验分别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病例的尖牙间宽度稍增大,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Spee曲深度、IRR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下前牙唇倾度显著减小(P<0.05),B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第一磨牙间宽度、Spee曲深度减小量均比A组大,下前牙倾斜度减少量较A组小(P<0.05).两组尖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及IRR等变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有利于维持原有牙弓宽度的大小.下颌减数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磨牙间宽度及回收下前牙;减数下颌第二前磨牙则更有利于磨牙前移调整磨牙关系并维持下切牙唇倾度.
简介:目的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fn2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标本各20例,另取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对Mfn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P〈0.01).结论Mfn2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Mfn2与这3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三种恶性肿瘤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并将这80例老年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24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第二组3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第三组2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研究并比较这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等,对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的24例患者与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26例患者较好,手术使用的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都比动力髋螺钉治疗情况好,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患者出血率较多。在术后一个月期间,经走访研究得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的患者的Harris评分相比另外两组要高许多。6个月后这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手术方法与动力髋螺钉相比,前两种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率低、恢复用时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在短时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有优势的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因此,可以得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首选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医学女生的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风格(Fielddependent—independent,FDI)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南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2个专业女生466名;让其完成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孟庆茂等人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影响2个专业女生的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差异的因素有:专业(P=0.000)、父亲职业(P=0.007)、是否排行第一(P=0.077);2)影响女生形成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因素有:专业为临床医学(OR=0.445)、父亲职业为干部(OR=0.858)、职员(OR=0.925)、排行第一(0R=0.655);3)影响女生形成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因素有:父亲职业为工人(OR=1.337)、农民(OR=2.903)、科技人员(OR=1.193)、商业服务类(OR=2.376)。结论影响2个专业女生的FDI认知风格差异的因素有专业、父亲职业、出生次序。其中,影响女生形成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因素有临床医学专业、排行第一、父亲职业为干部和职员;而影响女生形成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因素有父亲职业为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商业服务人员。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是个网络媒体快速发展时代,舆论平台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整个舆论环境与民意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且已进入个性化与单位化共存并行时代,增加了信息量传播宽度与广度,更增加了传媒速度,一句话,已进入传媒快速发展时代。笔者就基层单位卫生监督政务微博差异化运营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使卫生监督单位利用政务微博宣传正能量,为基层卫生监督单位微博信息进入千家万户,构建良好和谐的社会公共关系,建立良好外部形象有效途径,透过政府微博信息与个人相互了解、沟通、掌握和引导公众舆论,这对卫生监督行政部门政务微博的差异化运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挑战,研究分析认为,个人微博与卫生监督部门政务微博的确存在差异性变化与需求。同时,也正是提升政府部门(单位)微博数质量关键与重要环节,加强这方面研究与探讨势在必行。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11例在我院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组(n=107)受检者行静脉血检测,对照组(n=104)受检者行末梢血检测。结果探究组受检者RBC低于参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17,P=0.0179)、WBC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1,P=0.0207)、Hb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10,P=0.0282),探究组受检者PL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374,P=0.0306),HC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072,P=0.0262)。结论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探讨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发生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单纯肺腺癌、单纯肺栓塞和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各4例,TRIzol® Reagent提取总RNA,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同时对肺腺癌合并肺栓塞、肺腺癌、肺栓塞以及正常人群(各4例)lncRNA表达谱测定,分别比较各组差异表达的lncRNA。lncRNA样本相关性采用StringTie软件和PrepDE.py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 897个已知lncRNA,经CPC、CNCI和HMMER软件进行编码能力预测发现12 900个新型lncRNA。肺腺癌合并肺栓塞与单纯肺腺癌组比较,检测到725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326个上调,399个下调,P<0.05)。肺腺癌合并肺栓塞与单纯肺栓塞组比较,发现93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452个上调,480个下调,P<0.05)。肺腺癌合并肺栓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 19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453个上调,737个下调,P<0.05),差异倍数最大的上调lncRNA为MERGE.31027.6,差异倍数最大的下调lncRNA为MERGE.30976.2。结论lncRNA-MERGE.31027.6、lncRNA-MERGE.30976.2可能参与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产妇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指导。方法选择我妇计中心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间进行检查的孕妇150例,按照怀孕周期分为早、中、晚三组为实验组,每组为50例孕妇,选择同期进行检查的女性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每组受检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结果。结果对照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TSH、FT4、FT3处于正常水平,而孕妇随着怀孕周期的变化,TSH水平由孕早期低于正常到后期逐渐升高,而FT4、FT3在孕早期由正常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加强孕期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能够有效的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孕妇发生孕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危险,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检查指标。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重症哮喘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根据表型和内型的不同分为变应性哮喘与非变应性哮喘。变应性哮喘是由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2细胞、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球蛋白E等。非变应性哮喘是由内源性中性粒细胞和IL-17介导的途径激活所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1/Th17细胞、中性粒细胞、Ⅲ型固有淋巴样细胞等。两种形式哮喘通过各自细胞群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该文对两种形式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