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浮空器悬停或飞行控制设计时,往往把风力当作一种干扰因素,螺旋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克服风的阻力,而它所能承载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浮空器设计时存在欠能源问题。针对平流层的风场特征,采用副气囊控制浮空器的高度,实现平流层不同高度的风场利用,可以减小浮空器的能源消耗。建立浮空器高度控制模型,采用反步法设计浮空器高度控制器,利用状态观测器对浮空器的模型误差和输入误差进行估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控制浮空器的高度。建立浮空器高度控制时其囊体内外压差变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浮空器高度变化后,其囊体最终内外压差与初始压差相同。
简介:摘要:浮空器悬停或飞行控制设计时,往往把风力当作一种干扰因素,螺旋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克服风的阻力,而它所能承载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浮空器设计时存在欠能源问题。针对平流层的风场特征,采用副气囊控制浮空器的高度,实现平流层不同高度的风场利用,可以减小浮空器的能源消耗。建立浮空器高度控制模型,采用反步法设计浮空器高度控制器,利用状态观测器对浮空器的模型误差和输入误差进行估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控制浮空器的高度。建立浮空器高度控制时其囊体内外压差变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浮空器高度变化后,其囊体最终内外压差与初始压差相同。
简介:摘要:船舶气囊下水工艺是一种新型船舶下水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效率比较高、节约时间和成本等方面。本文将介绍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及其下水坡道的设计,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种先进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反漂浮”体位在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创伤中心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8~70岁,平均38.5岁;SchatzkerⅡ型1例,Ⅳ型4例,Ⅴ型7例,Ⅵ型7例;累及后柱+外侧柱1例,后柱+内侧柱4例,后柱+内侧柱+外侧柱14例。所有患者在“反漂浮”体位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胫骨平台后柱+内侧柱骨折4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入路,余15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术中骨折端暴露良好。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行患膝X线检查,评估内固定是否失效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测量对比患者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膝关节功能。结果19例患者均在“反漂浮”体位下顺利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91.6 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08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17~25周,平均19.2周。患者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7.16°±2.24°、后倾角为9.41°±0.85°,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5.98°±3.59°、后倾角为9.55°±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2.01,P值均>0.05)。术后1年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膝功能优9例、良8例、中2例。结论在“反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术野显露较好,手术安全,内固定稳定有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取水、深海排放、海上油气开采运输等很多的领域都运用到管道,本文通过我几十年的施工经验,对管道在滩涂和浅水区运用漂浮法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以便在今后类似工程中下更好地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丝漂浮法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纳入66例符合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两组,46例使用“导丝漂浮法”建轨道作为观察组,20例用传统方法建立轨道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在建轨完成时间、导丝从左心室进入右心室完成时间、术中发生心律失常情况等方面的指标,评价“导丝漂浮法”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结果:(1)建立轨道完成时间:观察组(10±5分钟)较对照组(20±7分钟)缩短,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2)导丝从左心室进入右心室完成时间:观察组(2±0.5分钟)比对照组(7±1分钟)缩短,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3)术中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观察组(42/46)而对照组(20/20),两组比较无差异(P<0.01);束支传导阻滞,主要表现左束支传导阻滞,观察组(2/46),对照组(5/2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导丝漂浮法”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能有效缩短建立轨道时间,避免对左心室损伤风险,可减少操作曝光时间,降低操作难度,从而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