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进入 21 世纪后,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基于此,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本文对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农业种植 ; 生物技术 ; 转基因技术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被普及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难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正在不断发展进步,并且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中,对我国的农业种植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目前使用的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所运用的生物技术的基本情况,对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相对重要的生物技术进行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希望可以对目前生物技术的改进工作起到作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升。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将生物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有助于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助推我国农业进一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力量。 (一)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人们格外重视食品安全,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借助生物技术手段,能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 借助遗传基因等生物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农作物整体的质量水平 [1] 。 (二)提升抗病虫害能力 导致我国大部分农作物受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问题。在我国某些地区,病虫害问题严重的将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但是,借助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从而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边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老百姓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的目标 [2] 。 (三)增强农作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缓解粮食进口的压力,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强贸易出口,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也日趋现代化,新型生物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种植业的进步,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3] 。在不断应用生物技术的同时,也促进了生物技术的成熟发展。我国疆域辽阔,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种植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农作物的质量及出口水平。但实际上,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存在着短时间难以弥补的差距,而且生物技术的应用水平及发展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赶上发达国家生物技术水平的道路还很遥远。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技术是生物技术中的一项新型生物技术,其显著特征是通过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农药喷洒技术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农药施用技术,虽然应用这种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但是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而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来预防病虫害的新型农药技术则有着很多优点。通过应用生物农药技术可以在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量的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使农作物健康地生长,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这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品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必须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其主要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借助专业的手段,培养农作物的结构组织,以达到保证整个农作物组织个体维持完整性的目的。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多种类型,如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等。要想应用好组织培养技术,必须将光照、温度、空气湿度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要严格控制 pH 值及相关压力。在进行组织培养时,酶类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会致使组织结构的表面出现褐变,因此必须科学地处理这种情况,始终严格控制无菌培养的各种条件。 (三)杂交育种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将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我国,杂交育种技术有着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农业种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杂交玉米和著名的杂交水稻都給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际效益。其操作简易,主要是控制生物体细胞中的同一种遗传因子,确保遗传因子之间不相互融合,当进行后续配种时,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的现象,并伴随配子遗传到下一代。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能充分有效地根据土地情况进行利用。此外,农民较早就开始接触杂交作物,因而对杂交育种技术接受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四)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中转基因技术是相对重要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遗传物质和染色体的转移以及细胞的重组,以获得更多更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转基因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科学正确地把目标农作物内的基因提取出来,用以实现基因的改变。此技术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农作物产品的生物细胞,在对多细胞进行检测后,再单独培养单体细胞,让其得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最后再进行个体培养工作。传统的农业种植受病虫害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以致整体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抗旱抗涝等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转基因技术除了应用在农业种植中,还可以应用在林业、养殖业等方面,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大力推广和应用转基因技术,通过科学的手段结合传统农业技术与高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能改善整体的生态环境、改良作物品种,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4] 。 四、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将生物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投入到农业种植中,必须切实分析每一项生物技术的特点,针对农业种植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适合当地使用的农业生物技术,以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 .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 [J]. 农业与技术, 2018 ( 6 ): 105. [2] 朱春文,谢家俊 .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其作用分析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 1 ): 81-82. [3] 王海红 .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和应用探讨 [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 ( 12 ): 86-87. [4] 王洪波 .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与应用概论 [J]. 农业与技术, 2015 ( 14 ): 11.
简介: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信息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已经深入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在我国农业体系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应用等我国农业的各个方向,信息化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基于此,分析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包含的内容,研究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 现代化 ; 生产资料 ; 资源环境 1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各个领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整合农村的丰富资源,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既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率,又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 2 农业信息化包含的内容 2.1 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 农业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所处的地势地形、所需要的气候气象条件、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矿物质成分以及病虫害的数据分析等。如果不能正确合理地做出判断,就会极大地制约农作物的生长。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准确判断与正确决策,会为农作物带来低风险、高产出的良好效果。 2.2 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 农业教育需要普及,既要增加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又要让更多农业工作者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技能。可以在乡镇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座谈会、农业科技活动、培训会等 [1] ,促进各个乡村之间的联系,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介绍经验,提升农民的素质和农业工作者的综合素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更好地强化农业科研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3 农业生产资料和资源环境的信息化 农民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壤作为农业资源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农业发展的进程。对于农作物生产影响的其他资源环境如气候、地形等也都需要进行宏观把控,将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在适合的环境,趋利避害,才能高效生产。另外,种子、农药以及化肥等都属于农业生产资料的范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确保科学的选种、育种,结合自身的特性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3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从 1979 年我国引入遥感技术并应用于农业领域后,我国陆续开展了诸多信息化相关的活动,如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展“金农工程”等。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虽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成功,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在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偏远农村技术落后,难以保证基础的网络设置,更做不到高层次的信息化建设,会造成地域之间的差距。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势必会带来农业信息推广不全面、信息资源匮乏、数据共享低下等各种问题 [2] ,会制约对农村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建设与开发。 3.2 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市场呈现出需求不足的现状。受农业社会化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很难收集和分析有效信息,使得市场的培育体系发展缓慢。农业信息化目前的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服务方式也较为落后,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信息交流的不畅通。我国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村落也较为分散,影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3.3 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农业信息化要良好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支撑。然而,我国的农民综合素养较低,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数量和质量跟不上信息化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文化水平低下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制约农民信息素质的主要因素。许多农村走出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家乡,大部分农村知识青年外出务工,表现为信息化人才资源不足、信息化服务缺少专职人员、基层信息化服务人员技能有待提高等问题。 4 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需要得到相应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要加大支持投入,促使农村地区建设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必要设备,加快建设综合性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体系,因地制宜,为农民带来全面的信息服务。 4.2 完善农业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 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保护农业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当前,农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足,新成果、新科研无法得到合理保护,会使农民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3] 。因此,要保护和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权益,要在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中进行宣传与推广,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切实保护农业信息化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规范化处理信息收集等,提升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与可用性,使信息资源全面共享。 4.3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提高农业信息化主体意识,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既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又要加强政府对规范化建设的监督职能,要合理配置农业信息化资源,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培训等活动方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鼓励有技术的人才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信息化“政产学研用”的发展与协调。 5 结语 加快和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要足够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永亮,岑俊娟 . 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 27 ( 6 ): 152-154. [2] 张新民 .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J]. 农业经济, 2011 ( 8 ): 35-37. [3] 陈熙隆 .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 [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 14 ( 9 ): 163-165.
简介:【摘要】中国一直以来坚持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然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从实际出发,论述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速度的加快,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步得到提升。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一直以来在环境污染治理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得到提升,大幅度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保证农业生态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之中。在农业环境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生态农业与农业环境的污染,农业生产中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发展研究同样属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范畴。然而,农业环境的污染则会给农业环境安全发展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以此加强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农业生产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未来,这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机械与电气合作开发的主流方向,现阶段逐步使用虚拟仪器代替过去的微处理器,促进了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随着计算机技术、智能传感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间,农业机械的发展也面向了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有别于传统的农业机械,结合了先进控制设备的农业机械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替农业劳动力生产,而是向着更为先进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更加重视从产前到产后的全产业链中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以现阶段农业机械发展为前提,传感器等电气控制元件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播种与收获的精确定位和农业产品的品质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作物的播种、生产、收获、贮藏与运输的过程中,多种多样的传感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系统仍需进一步发展,向着更加完善的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积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