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你听说过“水龙头建奇功”的故事吗?那是一个发生于1968年西奈半岛的真实故事。西奈半岛联接欧、亚、非大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以色列为了长期霸占这里,于1968年花费了2.4亿美元的巨资,在沿苏伊士运河东岸约130公里的宽大地面上修建了所谓的“巴列夫防线”。这条防线筑有高达20米的陡峭沙堤,并且在前沿阵地和纵深处,构筑了大量的坚固支撑点,配置有大量的新式坦克、飞机、导弹。以军吹嘘这条防线“坚不可摧,万无一失”。埃及军队要从西奈半岛赶走以军,就必须攻克被吹为“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而要攻克这条防线又必须首先在20来米高的沙堤上打开缺口。这使埃军总指挥部的将军们很头痛,他们计算过,按常规从沙堤上炸开一个两米宽的缺口要几十吨炸药,而全军的行动需要几十个这样的缺口,那就需要成
简介:<正>一、眼动分析法的历史眼动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简介:失恋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处于身心巨变时期,遭遇失恋时容易引起心理危机,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失恋危机及自杀行为进行研究和加强对危机的干预工作。本研究采用国内一项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ImageryCommunicationPsychotherapy)对失恋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本文结合了一个典型的个案,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笔者做了将近十次的咨询,力图揭示当代大学生失恋后的心理危机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如何对大学生失恋危机进行干预,该咨询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笔者对失恋大学生的意象和心理防御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失恋大学生的典型心理特征,以求通过这些研究能够充实有关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更好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社会测量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作为当今吸引诸多学科注意、运用日益成熟的一种研究方法,为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术语、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形成与发展;继而在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基本研究思路的基础之上,比较了两种不同取向的网络分析方法——整体网络分析与自我中心网络分析,以及相关软件,并且介绍了社会网络调查表——SNI技术。最后,针对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社会网络(Computer-SupportedSocialNet-WOrk。,简称为CSSN)兴起的事实,强调了社会网络分析对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我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支持的社会网络的研究设想和初步研究进展。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公司内技术部门人员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包括集体自尊的维度及其与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指导下,301名公司技术部门人员填写了工作倦怠量表(MBI—GS)、工作投入量表(UWES)、经典核心自我评价4个分量表、集体自尊量表以及核心自我评价集成量表(CSES),并以密封信封方式提交。结果:(1)集体自尊对核心自我评价的载荷为0.68,是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2)加入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路径系数分别达到了0.79和-0.54。(3)采用集成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测量也支持了这一结果,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集体自尊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技术部人员的核心自我评价重要成分,且加入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简介:本文为庆贺陈立教授诞辰90周年而作,归纳分析了他在不同时期有关因素分析性质的一些研究与论述:(1)因素分析理论的实质;(2)因素组成随年龄而变化;(3)因素结构具有阶层性;(4)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及其相应对策。作者认为,这些论述是陈立教授对他的业师首创的因素分析理论的系统总结和独特发展;学习与运用这些思想,有助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正确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发挥它在科研中的导向作用。陈立教授早年受业于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他在运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长期实践中,以辨证发展的观点,揭示了因素分析理论的实质;在批评“分类僵化”错误中,发现了因素组成随年龄而变化的规律,论证了因素的阶层组织的合理性,指出了因素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