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教授施摩罗·桑德(ShlomoSand)著作《虚构犹太民族》。在这本书中,桑德追溯了犹太人起源和变迁,指出了犹太复国主义在民族建构想象成分,质疑了现代以色列国家民族叙事,以及民族作为一个“想象共同体”在现代国家发展过程矛盾。为读者理解巴以问题和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镜像。

  • 标签: 施摩罗·桑德 虚构的犹太民族 卡扎尔汗国
  • 简介:伊朗史诗文学传统历史悠久.随着萨珊王朝于7世纪中叶亡于阿拉伯征服,伊朗进入了长达数个世纪伊斯兰化时期.9世纪,达里波斯语成为伊朗新通用语和文学语言,一大批以这种语言写成伊朗民族史诗问世于随后三百年间.伊朗民族史诗大多以伊朗口头传说和文人笔记为蓝本,以散佚巴列维语文献片段以及诗人文学再创作为补充,对伊朗古老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均有所继承.通过重述传说中伊朗上古君王世系与英雄故事,以及记录某些源自琐罗亚斯德教思想文化元素,伊朗民族史诗对沟通伊斯兰化时期前后伊朗文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甚至有助于伊朗族群身份认同在伊斯兰时代重构.

  • 标签: 伊朗 民族史诗 桥梁作用 伊斯兰时代 前伊斯兰时代
  • 简介:尽管美国在许多方面是世界全球化程度最高社会,但该国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狭隘民族主义色彩.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英国石油公司充分地体会了美国民族主义.但是,同美国一样,欧洲也存在欧洲例外论,欧洲人必须迎接和面对来自新兴大国竞争和挑战.

  • 标签: 狭隘民族主义 墨西哥湾 美国 泄漏 原油 英国石油公司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阿拉伯小说开启了“现代性转向”历程.一方面汲取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段;另一方面,在重建本土文化价值成为全社会近乎必然选择面前,阿拉伯小说呈现出向民族文化传统回归特征。在此互动民族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视点,文学现代性实验也被赋予了重要民族特色。本文尝试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后期力作《平民史诗》为例,在把握其创作主旨基础上,分析该小说对民间传奇这一阿拉伯传统叙事形式借鉴.通过对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现代阐释,来透视上述互动关系。

  • 标签: 现代性转向 互动 民间传奇 苏菲思想 《平民史诗》
  • 简介:2015年6月26-28日,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民族(地方)文化国际转播.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中国民族文化 国际传播 面向东南亚 中国-东盟 经验 实践
  • 简介:2017年10月20日,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第二届'跨界民族与周边国家关系论坛'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来自国家民委、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大学、延边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和机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讨论。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志出席论坛,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论坛讨论。

  • 标签: 跨界民族 现实困境 研究展望 国家民委 蒙古国 周边国家
  • 简介: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总体安全观下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于6月18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高研院通业大讲堂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致辞。

  • 标签: 复旦大学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 简介:鉴于东北亚地区是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最具经济发展活力、政治敏感度和文化多样性重要区域之一,为及时掌握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往历史与现实,分析东北亚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于2015年12月12日联合召开"文化交往与身份认同.

  • 标签: 民族身份认同 东北亚地区 民族关系 文化交往 研讨会综述 经济发展活力
  • 简介:女性在夫人外交、文化外交和人权外交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拥有丰富女性公共外交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无限潜力.组织落实、机构支持、人员培训、草根经营和方法更新等措施将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参与公共外交.

  • 标签: 女性魅力 公共外交 外交资源 人权外交 文化外交 人员培训
  • 简介:崛起中国有三大特征:规模大、变化深刻、身份不确定.这导致中国对外部世界需求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如国家利益界定及维护权益方式和力度,对世界秩序追求等.崛起中国一方面更需要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开展公共外交更为困难.虚心学习,讲一个别人听得懂真实中国故事,是中国需要公共外交.

  • 标签: 中国故事 公共外交 外部世界 维护权益 国家利益 世界秩序
  • 简介:文化外交本质是什么?文化外交中最关键要素是什么?中欧文化交流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2013年9月19日至20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二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讨论.论坛顺利达成关于中欧文化关系《海牙共识》.

  • 标签: 中欧关系 文化外交 国际论坛 文化交流 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
  • 简介:在1923年国商标法交涉过程,外国商人组织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而中国商人组织也以外交后援方式积极参与和抗争,但他们所发出声音及所起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工商界应意识到:在处理各种对外经济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维护会员利益、沟通政府和会员特殊功能,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内政 商人组织 商标法 交涉 民间经济组织 外交立场
  • 简介:鲜活丰满国家形象有赖于一个个真实、具体且各具特色地方形象,在国家公共外交整体,地区承担着极其重要责任.地区通过国际友好城市、地方特色国际性文化节、交易会和国际论坛等渠道开展公共外交,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和应对影响着国家整体形象.在地区对外传播,应该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充分依靠本地社会发展基础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地区特色.

  • 标签: 国家形象 整体形象 地区特色 突发公共事件 历史文化资源 公共外交
  • 简介:我国公共外交正面临着跨文化沟通挑战,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有其各自对外宣传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交流双方沟通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外宣传与沟通方式也会因文化而异.文化差异造成了国际媒体与公众误读与误解中国现象,然而公共外交文化差异隐性障碍还未引起高度关注.从事公共外交各类人员应重视跨文化问题研究,公共外交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参与者跨文化沟通能力.

  • 标签: 跨文化沟通能力 公共外交 文化差异 跨文化问题 宣传方式 文化背景
  • 简介:影响中印关系因素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类。结构性因素包括边境冲突、中巴关系、水资源争端和国际地位竞争等;非结构性因素包括贸易不平衡、签证问题、历史认知问题和战略差异等。这两类问题都呈分化、泛化趋势,对中印关系影响和重要性也在变动之中。中印两国应当稳定结构性因素,推动两国在非结构性因素领域合作,拓展新合作领域与空间,以软化、弱化、淡化传统问题对中印关系障碍,在中印间塑造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 标签: 边境争端 贸易不平衡 西藏跨境水资源 新型大国关系
  • 简介:长期以来,智两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但双方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商业领域互信建立,除众所周知产品质量、诚信、价格之外,双方关系好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积极互动、互相理解程度、身份认同、不成文规则使用.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智两国在商业领域建立互信途径.

  • 标签: 互信 经济领域 商业领域 双方关系 不成文规则
  • 简介:跨文化传播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行为模式三个理论模式可以为公共外交开展注入另一种思考.本文将两个学科交叉性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来丰富公共外交理论内涵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以及国际、国内公共外交现实,就构建公共外交理念、渠道、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理论框架和建议.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公共外交 传播理论 学科交叉性 认知模式 行为模式
  • 简介:作为信息传播主要载体,新闻报道必然是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公共外交活动一个重要手段.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舆论动态和趋势,进而在相当层面上影响了公共外交实施政治生态.客观和全面地传播一个国家比较真实国家形象,无疑会影响其他国家公众对该国态度.新闻信息传播能够跨越不同形态文明,传递人类共有价值,是文明之间对话和沟通桥梁.

  • 标签: 新闻报道 公共外交 信息传播 国家形象 国际舆论 外交活动
  • 简介:近年来,国家间日益频繁经贸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形象重要变量.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和“走出去”重要舞台.但是,诸如产品质量问题、部分企业未诚信守法经营问题、部分员工不能融入当地生活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形象重要因素,为此应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

  • 标签: 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经贸 产品质量问题 阿拉伯国家 “走出去” 合作水平
  • 简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报道呈现出以下特点:全球关注度常态化,视角多元化并重点突出经济和文化,重大突发事件和著名人士推高国际关注度,辐射范围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境外记者对上海世博会“平常心”期待.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报道,不仅会推高对上海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 标签: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城市形象 媒体 中国国家形象 重大突发事件 著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