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新闻资讯全球化时代,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记者”理念被推崇和追捧。诚然,“公民记者”的出现确实体现大众在网络时代一定的自主权、表达权和知情权等。但“公民记者”真的是前景一片光辉灿烂吗?本文试从传播学理念及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资商榷。

  • 标签: 微博 公民记者 乐观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不仅迈入新的媒介时代,更接触到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这也是目前颇受学界重视的学术话题。本文在描述了网络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后,认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能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网络文化产生的社会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繁荣网络文化的三个措施: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对网络文化采取包容冷静的态度、架构网络与现实之间的沟通桥梁。

  • 标签: 网络文化 社会动因 文化建设
  • 简介:40年的品牌发展,中国品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反观中国品牌的研究则显得进步不足,相比于品牌发展的一大步,品牌的研究只走了一小步。另一个现实是中国历来品牌宣传层面的相对激进和市场实践层面的相对落后。造成这两种现实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品牌研究受制于西方框架,缺乏对于中国品牌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内在规律性的探讨,继而导致中国品牌实践缺乏必要的理论解释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文化自信。'博弈'和'形塑'是理解中国品牌发展不同于西方的特别之处的两个关键所在。只有理解这两个关键才能够把握中国品牌发展趋势并理解中国品牌的发展之路。

  • 标签: 品牌理论 改革开放 博弈 形塑 政府
  • 简介:微博,作为一种话语权利的发声工具,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可以对公共事务展开自由辩论和公开批判的公共空间。在微博所建构的公共领域里,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但是拥有话语权的公众与使用话语权的公众并不是统一的。本文试图在传播学的框架下分析微博公共领域内的话语霸权,并对其内在的产生机制进行探析。

  • 标签: 微博 公共领域 话语霸权
  • 简介:互联网自诞生就以信息的储存、传递与共享为要义,其存在依靠每一个用户作为参与者的贡献。作为一种媒介技术,互联网经历了Web1.0、Web2.0到Web3.0等数次演变,从挑战传统信息控制、颠覆传播关系、重建媒介权力生态等不同层面冲击着大众传媒对信息的垄断权。人工智能作为当下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心,广泛介入网络媒体的信息生产与传播领域。在此媒介发展背景下,需要对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经典范式的拉斯韦尔模式进行反思,互联网媒介重新诠释了拉斯韦尔模式的各个核心要素,以其变革力量重塑这些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传受关系来看,新闻写作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变革了新闻传播生态。人与技术的'座架式'关系取代了大众传播中的发送者-接收者之间的二元关系。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数据信息统计、存储、采集、分析功能,以及精准的信息传播能力,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发送者'主体地位,同时也几乎掌控了普通受众作为'接收者'的信息、娱乐、社交,这恰恰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座架'力量对现代传媒稳固结构的内部拆解。传播渠道方面,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层出不穷,网络媒介几乎不需要有'专业化'的传媒人的操作,人工智能既可以替代记者、编辑对信息进行智能把关,还可以替代媒介经营人员,实现注意力变现与媒介营销。传播渠道的专业化壁垒被打破,组织结构全面革新,并由此带来行政规制的普遍失效。在互联网'用户创造内容'(UGC,UserGeneratedContent)的信息生产模式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传者'成为可能。网络内容的用户自生产消解了大众传媒的内容生产权。新闻专业主义所追求的一系列行业规范被颠覆和抛弃,新闻机构的品牌享有与受众覆盖越来越难以兼得。这直接导致传播效果的指向性模糊

  • 标签: 网络媒体 人工智能 拉斯韦尔模式 用户生产内容
  • 简介:回顾我国广告产业进入壁垒问题,我们发现:所有制壁垒最具计划经济色彩但已经走向终结;以广告经营审批制度为代表的资质壁垒是最具操作性的进入壁垒;规模壁垒是最有悖创意产业规律的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是最富于产业特征的进入壁垒;非对称进入壁垒是最新型的进入壁垒;信誉壁垒是最该出台的进入壁垒。广告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以经济规模大小限制中小广告公司进入的政策导向的不适宜性;同时建立信誉档案、把信誉壁垒纳入进来,越来越成为包括广告产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因应之策。

  • 标签: 广告产业 进入壁垒 市场结构
  • 简介:网络传播的构建和发展遵循着一种技术逻辑。网络传播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日益渗透,意味着其技术逻辑将深刻影响人对世界和自身状况的把握。当网络传播的技术逻辑成为人的认识向度时,可能带来意义世界的断裂、同一性的离散、理性的放逐和现实感的迷失等人文困境的产生。

  • 标签: 网络传播 技术逻辑 人文困境
  • 简介:本文旨在厘清库恩反思科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科学共同体和范式,并将这种"库恩式"的思考引入传播研究领域,对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和范式进行考察和分析。由于长期以来传播研究领域主要存在着两个分立的"亚学术"传统——人际传播研究和大众传播研究,且多种流派(学派)共存于传播研究领域,因此整个传播研究领域不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学术共同体"及其共同范式。尽管如此,在大众传播研究的"亚学术"分支里却孕育出了一种以效果研究为重心的"主导范式"。

  • 标签: 库恩式 共同体 范式 亚学术 效果研究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Copyleft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著作权理念,它力促自由软件的产生与传播,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体系(Copyright)构成了挑战。但是,Copyleft并不企图全面否定Copyright,而是以承认Copyright作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本文从Copyleft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探讨Copyleft思潮的实质和影响。

  • 标签: COPYRIGHT COPYLEFT 自由软件 著作权
  • 简介:国内大数据应用于舆论的相关研究多是基于实用主义的角度展开,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为政府或企业舆论应对而进行的对策和策略研究,其包括大数据与舆论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大数据与舆论管理、引导;利用大数据各种具体的方法,如信息热词、百度搜索词等来分析舆论,但其存在着缺乏理论指导等问题。国外大数据应用于舆论的研究特点主要是建立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其采用了各种新的手段和方法,并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多从情感角度切入分析舆论。本研究指出未来国内大数据应用于舆论的研究需要有以下方面的改进:议程设置假说等理论需要成为相关研究的指导;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提高相关研究的信度与效度;通过情感分析促进相关研究。

  • 标签: 大数据 舆论研究 情感分析
  • 简介:网络媒体的普及式发展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产生频度、传播范围及其负面影响,使得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爆炸式增长,同时,AI等新技术被引入资讯分发环节也导致大量虚假新闻通过机器分发出现在读者眼前。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网络平台上虚假新闻泛滥的趋势,新媒体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媒体编辑)需要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常识。

  • 标签: 网络媒体 虚假新闻 回归常识 新闻专业主义
  • 简介:近两年来“大数据”成为业界和学术界舌尖上的热词,在对“大数据”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涉及其应用方面的较多,而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则相对较少。福柯的全景敞式监狱理论却为喧嚣的大数据讨论打了一剂镇定剂。福柯的监视概念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数字化、实时性、隐蔽性和预测性四个新特点。大数据时代下的监视作为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用户数据进行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其对市场效益的追求大于其对信息利用的民主追求。对此从法律制度和职业伦理这两个角度构建用户隐私保护防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大数据 全景敞式监狱 监视 消费社会 隐私保护
  • 简介:'科学知识图谱'这一新兴知识计量方法正在我国悄然兴起,文章对该方法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发现:当前新闻传播学界采纳该方法的文章数量较少但增长势头较好,已有的研究议题相对集中但存在明显的追逐热点现象。新闻传播学传统名校成为重要的研究主力,但目前尚无跨学科的合作产出。当前新闻传播学界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时存在种种问题,包括不熟悉研究对象而盲目追逐新方法、不熟悉软件功能而事倍功半劳动、误用情报学概念和分析指标、深陷方法本身而忽略理论关怀等。因此,在采纳新兴研究方法的同时,必须重视作为研究主体的人的核心地位,在未来的文献管理中,需要将传统的定性文献综述与科学知识图谱相结合。

  • 标签: 科学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新闻传播学 混合研究路径
  • 简介:由于一再被宣传成“二战期间采访欧洲战场的惟一中国记者”,萧乾往往被误认为在生前没有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其实他亦有苦衷。因为涉及国共关系,起初限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恐惧心理,“胆小”的他没有及时出面予以澄清。后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展开与改善,他在私人信件、公开文章以及日常交往中都有所反思,并以“我们是一家”做出过澄清和解释。他还呼吁各方承认和正视两岸的鸿沟,尽力为此做些填补工作。

  • 标签: 萧乾 欧洲战场 中国记者 两岸关系 “我们是一家”
  • 简介:“幼子担起家庭重任”为主题的催泪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但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来看,只呈现部分真实的新闻几乎等同于“失实”。笔者希望通过深度的文本分析呈现媒体在此类新闻中的伦理缺失,并从传播的角度挖掘这种缺失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最终通过波特方格来分析、探讨、呼唤媒体的改进──除了在“时效性”和“真实性”方面的进步,“专业性”和“充分性”是主流媒体必须做到的。

  • 标签: 新闻伦理 媒体生产 行业规范 煽情主义
  • 简介:全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崛起拓展了新闻传播的价值空间,由此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也成为其现实发展的一大障碍。本着生成、影响和反思的逻辑关系,对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和解决对策进行集中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新闻客户端 信息茧房 机器算法 媒介素养
  • 简介:从“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随着CNN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由西方媒体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所引起的中国公众抗议活动正在渐渐平息。在这场媒体论争尘埃落定之后,反思中两方媒体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原因有着特殊的意义。

  • 标签: 媒体报道 圣火传递 课堂发言 马来西亚 事件 奥运
  • 简介:过去对广告生产造成的社会个人影响研究,多以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视角,成果颇丰。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将广告生产看作社会过程的一部分,参与建构个人社会进程的研究并不多。不同于过去将广告与消费者、广告与社会放在对立分割位置的研究视角,本研究试图把个体(消费者)看作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中的能动部分。从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和埃利亚斯(NorbertElias)社会关系与过程论出发,超越个体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思想,对广告生产与个人'名誉点'相互建构的进程进行批判分析。布尔迪厄'名誉''名誉点'理论,是被国内学界忽视的一对概念。在对卡比尔人社群做人类学考查时,布氏论证了这对范畴。卡比尔人通过名誉点争斗行为主动维护作为集体价值的名誉,并完成名誉再生产,这一过程始终是以个体积极在场和实践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通过调用个体名誉点争斗行为,参与市场社会价值主导的名誉建构与再生产的同时,也抗争性建构社会与市场价值的博弈空间。由此,广告生产融入并推动着社会的进程。亦可作为布氏'名誉点'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 标签: 名誉点 广告生产 意义再生产与博弈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诺贝特·埃利亚斯
  • 简介: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于2007年11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全球上网人数显著增加,网民总数已从1997年底的700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2亿人。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达到2.1亿人,其次是中国,为1.62亿人。可见,网络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深刻,因此,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治权力的重要诱因。我们有必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特点、成因、传播机制、社会危害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力度,以做到有备无患。

  • 标签: 网络谣言 成因 国家政治权力 社会生活 社会危害 互联网管理
  • 简介: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传播碎片化、大众文化多元化、电影与广告的完美融合等因素,进一步助推了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微电影的发展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在微电影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潜在的经营困境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试着从盈利模式这个视角来探寻微电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 标签: 电影 微电影 盈利模式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