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体质量、行为和血清IL-2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应激组(n=10)。采用束缚、食物剥夺、昼夜颠倒、鼠笼倾斜和变换合笼饲养对象的复合应激方式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通过旷场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用电子秤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2的含量。结果第3周应激后应激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行为异常,抑制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和机体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芪王浆制剂对老龄大鼠皮肤和血清SOD活性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参芪王浆制剂对老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周后,检测大鼠皮肤和血清SOD活性及IL-2水平。结果中药治疗组皮肤SOD血清SOD活性IL-2水平明显较老龄对照组升高,尤以中剂量为最佳。结论参芪王浆制剂具有提高自然衰老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CE联合替吉奥化疗及IL-2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CE+替吉奥化疗及IL-2组为治疗组A组,TACE+替吉奥化疗为对照组B组,两组病例特点如表1两组均为37例。d1行TACE术,4周重复一次。序贯IL-2治疗为TACE后第2天予静脉IL-2800万Ud2~8缓慢静脉泵注射每天持续约8hqd,替吉奥60mgbidd1~14,4周为一疗程,共2~3疗程,两组治疗过程中均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2~3疗程。T细胞亚群采用FCM检测,分别与每周期治疗前3天、治疗后1周、2周采空腹血检测。结果T细胞亚群治疗后CD3+、CD4+、CB8+T细胞均升高,治疗后2周升高明显,A组升高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CR1例,PR10例,SD21例,PD4例;B组患者CR0例、PR8例、SD18例、PD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A组高于B组;不良反应IL-2组轻度发热28例(75.7%),轻-中度乏力肌肉疼痛26例(70.3%),轻到中度流感样症状28例(75.7%),其余腹胀、食欲不振及肝功能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2联合TACE及替吉奥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提高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延缓肿瘤复发及转移,副作用可以耐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ToinvestigatetheChangesofsIL-2R,IL-6levelin,serumofpatientswithlupusnephritisanditsclinicalmeaning.MethodsThelevelofserumsIL-2R,IL-6in42casesoflupusnephritisweredetectedbyELISA,andthedatawerecomparedwithcontrolgroup.ResultsSerumsIL-2R,IL-6levelsinlupusnephritis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controlgroupandrelatedtoconvalescentofthedisease.ConclusionItsuggestedthatimmunedysfunctionexistinpatientswithlupusnephritishigherlevelofsIL-2,IL-6wouldassociatewithgenesisanddevelopmentoflupusnephritis,anditcanbeanewindicatoroflupusnephritis.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局部外用药治疗扁平疣疗效及对机体 IL-2、 IFN-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得的扁平疣患者 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使用局部外用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频电灼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 IL-2和 IFN-γ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 94.00%)高于对照组( 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 IL-2和 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 IL-2、 IFN-γ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频电灼联合局部外用药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 IL-2和 IFN-γ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配伍复方斑蝥胶囊对膀胱癌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膀胱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肿瘤生长1周时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及复方斑蝥胶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吡柔比星,并设空白对照(仅用生理盐水),给药量均以临床常用量为标准,给药4周后,取血清分别测量、记录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取脾脏研碎,分别测量、记录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裸鼠血清IL-2含量分别是(39.15±1.06U/ml、36.08±1.89U/ml、57.22±3.64U/ml),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K杀伤活性分别是(22.24±1.34%、19.67±0.39%、25.91±1.4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配伍复方斑蝥胶囊抑制膀胱癌肿瘤生长作用,其机制主要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双因子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入院的63例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的患者以及52例非结核患者进行双因子联合检测、 -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检测)以及PPD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入组的115例患者行双因子联合检测、T-spot检测及PPD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双因子并联检测、串联检测、T-spot检测和PPD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2%、84.1%、93.7%和95.2%;双因子并联检测、串联检测、T-spot检测和PPD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4.2%、100.0%、98.1%和40.4%。双因子并联检测灵敏度高于T-spot检测,串联检测特异性高于T-spot检测和PPD检测。结论: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中,双因子并联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spot检测,使用双阳性为阳性指标的串联检测的特异性高于T=spot和PPD检测。双因子检测在传统 -干扰素释放试验基础上增加了对IL-2的检测,实现了对肺外结核感染的特异性检出,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上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局麻和全麻对手术病人血清TL-4、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容的麻醉方法将62例胃溃疡病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31例。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1小时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测定血清TL-4、IL-18浓度。结果A组血清TL-4、IL-18含量在切皮和术中1小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TL-4、IL-1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切皮和术中1小时,B组TL-4、IL-18含量比A组含量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TL-4、IL-18浓度,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与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例正常对照者、2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与IL-10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与IL-1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及HCV携带者(P〈0.05),且其值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值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IL-18与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治疗前,血清中IL-10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无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完全应答组。结论IL-18与IL-10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血清中IL-10水平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浓度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确诊的MPP患儿6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MPP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浓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MPP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的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和IL-8参与了MPP的发病,可能作为诊断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生物学标记物。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6检测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3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同时用Elisa法检测IL-6,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和IL-6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hs-CRP和IL-6在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时发挥了一定的炎性作用,在预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IL-6、10及IgE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作期、26例病情缓解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IL-10及总IgE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IL-6和IgE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IL-6、总IgE较发作期显著下降,IL-10回升,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6水平升高与IgE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266、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水平与IgE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32、P<0.05)。血清IL-6、IL-10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地塞米松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大鼠血清中IL-12、IL-13的影响,探讨其治疗MP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奇霉素组、地塞米松联合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均予MP菌液(1×106CFU/ml)缓慢滴入大鼠鼻腔,共4d,在最后1次接种后第2天开始干预。采用ELI?SA方法监测干预后第3、5、8天大鼠血清及BALF液IL-12、IL-13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在干预第3、5、8天,三组间血清中IL-12、IL-1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干预第3天,地塞米松联合组血清IL-12高于阿奇霉素组,而血清IL-13均低于阿奇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促进大鼠体内IL-12分泌和抑制IL-13表达,减轻肺组织炎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以核工业四一七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2岁MPP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构成一致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不同分期的MPP病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进行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急性期MPP病例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MPP儿童病例90例,平均年龄为(6.13±1.49)岁,病例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例各4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40人,平均年龄为(6.05±2.15)岁。急性期MPP组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MPP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肺部纤维化急性期MPP病例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纤维化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性期MPP病例血清IL-6与IL-8、IL-10、TNF-α、血清IL-8与IL-10、TNF-α、血清IL-10与TNF-α均呈正相关关系(r=0.243~0.455,均P〈0.05)。结论急性期MPP病例的血清IL-6、IL-8、IL-10、TNF-α异常升高,其在患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且与患者肺纤维化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MS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MS患者,单纯高血压(HT)患者56例和正常健康人群(NS)5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和IL-10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MS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和血脂均高于NS组和HT组(P<0.05或P<0.01);(2)HT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NS组(P<0.01),MS组比HT组更进一步升高(P<0.01);(3)MS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HT组和NS组(P<0.01),而HT组和NS组无统计学差异;(4)血清IL-18和IL-10水平与HOMA-IR相关。结论血清中IL-18和IL-10可能参与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