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是源于左右肝管或左右肝管汇合处的胆管腺癌,迄今仍被认为是难以治疗或者治愈的。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对患者的肝脏及全身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治疗,肝移植治疗,内镜下或经皮支架置入术,光动力疗法,导管内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外照射放疗加系统性化疗。迄今为止,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方式,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的前提是身体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或经精心调理达到可耐受手术的条件。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案可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选择。作者就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病理分型、临床疗效等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共收治的7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7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30例(40%),姑息性治疗45例(60%).根治性切除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2%、39.8%,中位生存期25个月;姑息性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41.2%,显著优于低分化肿瘤患者的42.7%、17.5%(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根治性切除、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首选,肿瘤分化程度高、TNM分期低的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肝门阻断(Pringle法)能否提高肝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的效果。方法将24只正常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和肝门阻断射频消融组(C组),每组各8只兔。将消融电极垂直刺入肝左外叶的肝实质内1.5cm,展开子针1.0cm。治疗温度90℃,消融时间4分钟。各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及2.0cm范围内放射状取材,行HE染色和NADH细胞活力染色。术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A组肝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和C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和2.0cm范围内,肝细胞完全凝固坏死的例数分别为8、2、0和8、7、0(P<0.05)。术后各组肝功能有轻度且可逆的损害。结论肝门阻断可有效扩大肝脏消融范围,但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探讨腰段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和腰椎休门病(lumbarScheuermann’sdisease,LSD)及休门样改变的内在联系以及LSD在LD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LDH(T12/L1-L5/S1)患者(共计450个运动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143个节段作为研究组(LDH组),无腰椎间盘突出的307个节段作为对照组(N组)。通过复习其CT、MRI和X线片,对比两组合并各种影像学休门样改变的比例及LSD的比例,进一步在LDH组内分别对比存在各种休门样改变的节段和无休门样改变节段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结果LDH组出现各种休门样改变的比例均高于N组,分别为Schmorl结节23.8%(34/143)和5.5%(17/307;χ2=32.29,P〈0.001),终板不规则55.9%(80/143)和4.2%(13/307;χ2=159.10,P〈0.001),椎体后缘离断27.3%(39/143)和0.3%(1/307;χ2=87.47,P〈0.001),椎体楔形变7.0%(10/143)和0.7%(2/307;χ2=12.77,P〈0.001)。LDH组34.26%(49/143)的节段符合腰椎休门病诊断,而N组仅为0.98%(3/307;χ2=105.78,P〈0.001)。存在Schmorl结节(66.7%,34/51;χ2=82.61,P〈0.001)、终板不规则(86.0%,80/93;χ2=191.51,P〈0.001)、椎体后缘离断(97.5%,39/40;χ2=152.47,P〈0.001)、椎体楔形变(83.3%,10/12;χ2=41.05,P〈0.001)的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比例均高于无休门样改变的节段(12.2%,39/320)。结论LDH与LSD关系密切,LSD可能参与LDH的发病。Schmorl结节、终板不规则、椎体楔形变以及椎体后缘离断,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有关。
简介:目的以体外培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为基础,研究Wnt经典通路主要因子在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利用RT-PCR技术、Western-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水平检测Wnt经典通路相关因子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Wnt经典通路在体外培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有较高水平激活表达,包括Wnt2、Wnt3、TCF4、B-eatenin以及靶基因C-mye和cyclinD1.结论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系内存在Wnt经典通路的激活.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索能够代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进而设计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案。方法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悬吊或支撑力线获得,通过手术前后髋轴的支撑力线可寻找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躯干重心。38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比较AS矫形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verticalaxis,SVA)、C7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C7,HDHC)、T5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T5,HDHT5)、T9距髋轴中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T9,HDHT9)、肺门距髋轴中心水平距离(horizontaldistancebetweenhipaxisandhiluspulmonis,HDHH),将矫形前后测量值做统计描述及配对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衡量HDHH的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reliability)及观察者内复测信度(intra-observerreliability)。结果矫形前SVA、HDHC、HDHT5、HDHT9、HDHH分别为21.1cm、12.7cm、3.5cm、-3.8cm、2.7cm;矫形后分别为9.1cm、4.2cm、-2.1cm、-5.6cm、0.9cm。SVA、HDHC、HDHT5、HDHT9矫形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HDHH矫形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DHH的观察者间总体信度与观察者内总体复测信度分别为0.958、0.963(P<0.001)。结论矫形前后肺门垂线通常总是落在髋轴上,肺门可作为躯干重心的影像学标记应用于AS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矫形设计。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中上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脾组50例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切脾组46例行全脾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No.10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平均清扫No.10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脾组发生并发症3例(6.0%),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各1例;切脾组发生并发症5例(10.9%),其中胰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取得同切除脾脏相同的效果,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手术入路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确诊胃上部癌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经不同手术入路行脾门淋巴结清扫。A组29例,采用左侧入路法,B组26例,采用胰后入路法,C组23例,采用右侧入路法。针对三组患者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脾门淋巴结数目、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7.2±20.7)ml]明显少于B组[(54.5±17.8)ml]和C组[(45.6±25.5)ml](F=3.750,P=0.024)。A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4.6±2.3)枚]均明显高于B组[(3.2±2.6)枚]和C组[(2.8±1.7)枚](F=8.543,P=0.001)。结论左侧入路法是腹腔镜下脾门淋巴结清扫有效、安全的手术入路,更有利于初学者对脾门淋巴结清扫技术的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肝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肝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肝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肝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肝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肝。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肝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小肝癌合并严重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采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脾切除治疗小肝癌合并有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同期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2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36个月,两组有3例消化道再出血,保守治疗痊愈;1例肝肿瘤消融不完全,CT引导下再次消融治疗,无肝癌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对肝功能损伤小,具有微创的优点,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小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妇科肿瘤的出院患者,按照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2次/月的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共回访出院患者200例,均对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给予了有效评价,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次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均有明显改善,对医嘱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作为延伸护理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指导治疗,还能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提升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应用阐述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使用技巧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接受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放置的389例肿瘤化疗患者临床手术及应用随访资料,分析该设备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389例患者全部穿刺置管成功,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162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227例.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误穿刺动脉(锁骨下静脉组:3/162,1.9%;颈内静脉组:5/227,2.2%);应用随访过程中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锁骨下静脉组:7/162,4.3%;颈内静脉组:5/227,2.2%)和导管堵塞(锁骨下静脉组:4/162,2.5%;颈内静脉组:3/227,1.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菌血症或败血症(锁骨下静脉组:5/162,3.1%;颈内静脉组:4/227,1.8%)和输液港位置感染(锁骨下静脉组:1/162,0.6%;颈内静脉组:4/227,1.8%),1.2%(2/162)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出现夹闭综合征(pinch-offsyndrome).结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对于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用药通道,手术植入和临床应用过程中伴随的并发症需要更加细心的临床维护工作,为患者谋求最大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