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回顾外科学发展,直到19世纪末期,外科学才从医学中分离并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此后,麻醉药物的发现(1846年)、防腐和无菌观念形成(1870~1880年)和外科输血等关键技术突破等为现在外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目前外科发展史中,器械的不断进步同样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如电刀出现后,其集切割和止血功能于一体,极大的提高了外科效率。在最近30年中,由于微创外科手术异军突起,催生了许多新的手术器械,逐步形成新的外科理念科和体系。其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超声刀技术几乎是伴随着内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一起成长,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手术器械之一。1超声刀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要点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以拓展手术范围,改善手术疗效.方法(1)用自体软骨进行鼓膜修补;(2)在乳突根治术后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3)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结果(1)软骨组的鼓膜愈合率为93.4%,颞肌筋膜组为80%.两组的听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的43耳中有40耳一期愈合(93%),干耳时间平均为4.19+1.00周.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54+1.83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3)41耳粘连性中耳炎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27.9+10.7dB.共有18耳(43.9%)术后骨气导差<20dB.有26耳术后提高>15dB.术后24耳(56%)的鼓室接近正常.结论(1)软骨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好材料.(2)应用软骨同时修补鼓膜并重建外耳道后壁,不仅能够缩短干耳时间,改善听力,而且免除了二次手术,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应用软骨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有所提高,但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简介: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4例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情况、出现继发性损伤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情况、出现继发性损伤情况、发生持续状态的发生率分别是95.24%、85.71%、23.81%以及4.76%,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情况、出现继发性损伤情况、发生持续状态的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ICU护理安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管道标识护理的ICU重症患者84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使用管道标识前的ICU重症患者8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给药差错、更换管道差错等护理差错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差错、更换管道差错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管道标识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减少了护理缺陷和给药差错、更换管道差错等护理差错的发生,更好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具有显著安全性和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以加强骨科护理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在骨科护理管理方法上尝试新的突破。方法选出110名骨科护理人员,将其随机分为OEC模式管理与常规管理两组,实验期间,OEC小组以OEC护理模式服务病患,细致分化每日骨检体系,合理分配班次,最大化平衡骨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对护理的基础工作项目采取量化处理,将骨科护理工作人员与病患的沟通工作纳入硬性规范制度,并开展患者无痛认证制,将骨科记录数据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以此作为激励机制实施的参照数据,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OCE骨科护理管理方法。常规小组则用平常的护理方式服务病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对两组的各方面的差异与病患的反馈进行对比。结果医院质控检查对OEC小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达到100%;临床路径的落实度100%;护理服务套餐落实率百分之百;患者的无痛护理反馈满意度99.6%,各方面数据统计都高于常规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管理采用OCE模式可使医护服务质量及病患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简介:1简史早在1898年,Krause在为1例耳鸣患者施行蜗神经切断时发现,用单极感应电刺激面神经干可引起面肌收缩。14年后,Frazier(1912)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认为这种方法有可能用于观察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接受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穿刺功率73.3%(22/3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36.7%(11/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共计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达到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6.7%的总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用于肿瘤护理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就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