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3算法--Efficient-YOLOv3,结果表明,EfficientYOL0v3 模型检测结直肠息肉的mAP为93.04%。与基准的Yolov3模型相比提高了8%以上,与基准的Yolov4模型相比提高了3%以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12例,其中11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另1例癌肿不能切除行短路手术;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1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其中2例乙状结肠癌伴梗阻行金属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2周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Hartmann手术5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4例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1例永久造瘘;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4例。结论重视围手术的处理,根据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病人全身情况和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评估亚太结直肠癌筛查(APCS)评分系统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结直肠肿瘤筛查的价值。选择2017年8月至 2019 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拟接受肠镜检查的受试者1 420例,男695例,女725例,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和定量便潜血检测(QFIT),比较APCS评分和QFIT各组中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以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本研究共纳入分析1 420例研究对象,其中 APCS评分中危组847例(59.7%),高危组573例(40.4%),共检出结直肠癌26例(1.8%),进展期腺瘤196例(13.8%),非进展期腺瘤395例(27.8%);APCS 评分与QFIT联合检测可分为4组[高危组(HR)QFIT阳性G1、高危组QFIT阴性G2、中危组(MR)QFIT阳性G3、中危组QFIT阴性G4],对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4.3%、16.4%、55.0%和9.8%,APCS评分高危组QFIT阳性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HR和QFIT阳性是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的指标,MR且QFIT阴性组可暂缓肠镜,继续年度QFIT随访。总之,APCS评分联合QFIT用于结直肠肿瘤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提高肠镜依从性和筛查效能,在结直肠肿瘤初筛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总结、发明了一系列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术式,其中一些术式,如Miles术、Dixon术、Hartmann术一直沿用至今,堪称经典。结直肠外科术式的发展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减状手术、根治性手术、扩大根治性手术和肿瘤功能外科阶段。主要包括了手术入路、肠段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以及标本取出这五个要素。只有充分了解术式构成的五大要素,从中寻求变量,才能取得创新,从而造福患者。该文将结合医学及外科的发展过程,浅谈结直肠外科术式的演变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进展性腺瘤(AA)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结直肠AA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整个队列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7∶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AA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运用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有1 9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 356例患者纳入训练集(男840例、女516例),580例患者纳入验证集(男379例、女201例),年龄分别为(57.4±9.8)和(57.6±9.7)岁;其中无AA患者1 502例(77.6%)、有AA患者434例[22.4%,其中1~9 mm 73例(16.8%)、>9~<20 mm 271例(62.5%)、≥20 mm 90例(20.7%)]。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8,95%可置信区间(CI):1.003~1.033]、脂肪肝(OR=1.870,95%CI:1.274~2.744)、低密度脂蛋白(LDL)(OR=1.378,95%CI:1.159~1.637)、粪便隐血试验(FOBT)(OR=2.597,95%CI:1.857~3.631)、息肉部位[近端(OR=2.869,95%CI:1.727~4.764)、远端(OR=2.791,95%CI:1.721~4.527)]与结直肠AA发生有关。该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664(95%CI:0.630~0.698)、0.640(95%CI:0.587~0.693),Calibration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和实际风险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H-L)检验P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30、0.150,DCA表明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年龄、脂肪肝、LDL、FOBT、息肉部位这5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AA的风险,从而实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精准分层筛查策略。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CRC患者带来了新选择。现阶段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仅局限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CRC群体,现有免疫治疗中,无论是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单药使用还是联合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免疫点抑制剂联合用药,对于微卫星稳定(MSS)CRC群体均无明显疗效。结合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Siglec-15)正常情况下仅在某些髓样细胞上表达,但在人类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表达广泛上调。最新研究显示,Siglec-15有望成为当前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全新靶点,可为抗PD-L1治疗无效的MSS型CRC患者带来免疫治疗新希望。本文旨在阐述Siglec-15自身在肿瘤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及CRC免疫治疗的研究近况,对Siglec-15在CRC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CRC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vastin联合FOLFOX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单独FOLFOX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Avastin联合FOLFOX化疗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在之后的一年内均进行了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26.67%高于对照组的20.00%,但无显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差异进展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6,P<0.05)。结论Avastin联合FOLFOX化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在病人的接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