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遗址,位于张家回族自治县马关乡石村东北山前二级台地上,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地处石河上游干流的夹角地带,靠近水源。遗址所处位置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呈倒三角形。该遗址的采集物较多,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发现灰层,长约100米,厚约1.5~2.5米。在灰层中夹杂有篮纹、绳纹、刻划纹夹砂陶片和泥质陶片,并发现大量彩陶,还有少量灰陶.采集物有器物口沿和器底,可辨器形有敛口钵、深腹罐、盆、瓶等.还发现有石器。遗址东西约250米,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韶文化晚期到齐家文化。(照1)

  • 标签: 遗址调查 张家川 2008年 文物普查 文化内涵 100米
  • 简介:忠县涂井乡永兴、园两处古遗址调查简报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了配合三峡水库淹没区内的文物抢救规划工作,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于1993年10月赴忠县试掘该县境内的古遗址。在选点试掘前,与忠县文管所...

  • 标签: 古遗址 永兴遗址 三星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忠县 涂井
  • 简介:2006年年底,省总工会主席办公会专门听取了《四省志·工会志》编纂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四省志·工会志》编纂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今后4年和2007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主席办公会上,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登菊同志明确指出:

  • 标签: 总工会 四川省 编修工作 主席办公会 编纂工作 省委常委
  • 简介:王维隐居惘别业期间,创作了许多出色的山水田园诗。弄清辆别业的具体面貌,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王维的隐逸生活和他的诗歌创作。关于惘别业,古人有一些描述,如唐冯蛰《云仙杂记》卷八说:“王维居惘,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可见其规模之大。宋张戒称王维隐居惘的诗作为“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岁寒堂诗话》卷上),大概也是基于这一认识吧。对于上述说法,笔者以往既抱怀疑态度,又不敢断然认定其为误说。那时笔者考虑,王维之父官不过州佐(终汾州司马),又早卒,王维兄弟姊妹六七人,家中素无积蓄(偶然作六首》其三云:“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蜘踢复相顾。”),到天宝初营置辆别业时,王维仅任品秩不高的左补网(参见拙作《王维年谱》),能有财力购置一个规模很大的庄园吗?但转而又想,从王维的诗歌来看,惘别业中,有山林土田、湖泊河流,游止达二十处之多,其规模能不大吗?所以笔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思绪,一直处于游移不定之中。直到1991年及1995年两度到惘别业故址参观、考察后,笔者对这一间题才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终于判定《云仙杂记》的说法不正确。

  • 标签: 王维 别业 辋川 《元和郡县图志》 遗址 诗歌创作
  • 简介:1.禹王挥斧开叠嶂,古石毊响彻东方庞贝城;黄河飞练穿莽原,潘天浪彰显中华民族魂。

  • 标签: 中华民族 庞贝城
  • 简介:关中(今陕西渭河谷地及其周围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汉唐盛世所孕育的一大批文人墨客,类皆声名赫赫,多为妇孺共知。受其流风余韵的影响,直到明清时期,这里仍旧是一处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化中心。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以梦阳为代表的关中诗人群和清代初年的哲学流派“关学”,可以说分别是这两个朝代中关中文化最突出的成就。

  • 标签: 诗集 关中文化 七言古诗 《明史·艺文志》 渭河谷地 前七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桃花红,梨花白,安宁桃同和什梨同是兰州人民休闲的两个好去处。桃园距市郊只10余早,桃花盛开时游人如织,加之连年举办盛大的桃花会,烫把桃园搞得沸沸扬扬,大有“桃花春色暖先扦,明媚睢人不看来”之势。而梨园离城40多里,虽属兰州市,但由皋兰县管辖,无市区公交线路.交通小甚便利,岗而很有点“养在深兰人末识”的冷清。近儿年兴起旅游热,不少单化、个人专车前往,游人渐多。

  • 标签: 公交线路 兰州市 桃花 皋兰县 旅游热
  • 简介:1866年瞻对赏藏及其后收归属是清末边史上的重大事件。1896年,督鹿传霖率先筹瞻属,因清廷反对而功败垂成。随着英国在1903年第二次入侵西藏,清政府终于一改此前反对收瞻之旨,谕令督锡良、驻藏大臣有泰及帮办大臣凤全筹瞻属,此时锡良态度模棱两可,风全力主之,有泰则坚决反对,长达半年之久的争论终致筹瞻无功。1905年初凤全被杀后锡良开始用兵巴塘,对此瞻对藏官则直接出兵干预,锡良意识到筹瞻属势在必行,遂在巴塘战事结束后力主收瞻,但因他地乱事丛脞而未及实施。直到1906年6月清军攻克桑披寺边战事暂告一段落后,锡良奏设滇边务大臣,在边改土归流大幕拉启的时代背景下,时任督赵尔丰终在1911年将瞻对收归属。从清末瞻对问题的连续性审视,锡良督时期筹瞻属虽未实现,但以锡良为首的地方官员关于筹瞻属的谋划和举措以及锡良筹瞻态度的变化,彰显出筹瞻属已是边内外交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同时客观上在鹿、赵之间构筑了联系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 标签: 锡良 瞻对 改土归流 新政
  • 简介:在中国的近代货币中,白银流通货币——银锭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这些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银锭之内,有一类主要流通于康地区的椭圆形银锭又是银锭家族中的“大户”,它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税收制度等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见有系统、深入地论述、

  • 标签: 银锭 流通货币 社会经济生活 税收制度 白银
  • 简介:3月,省地方志办微信公众平台“方志四”开通运行。“方志四”微信号为“scsdfz”,以“方圆天府。志慧四”为理念,设四方志、四省情、工作动态三大栏目以及省级志书、特色专志、市州县志、四文史、巴蜀文化、工作要闻等子栏目,是省地方志办“数字方志与信息方志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互联网+地方志”的重要尝试。

  • 标签: 地方志 四川 巴蜀文化 方志工作 子栏目 互联网
  • 简介:在我国民间,各地各民族的群众中历来就有形式多样的求子习俗。在我的老家民和三地区那些婚后不育或无儿无女的人们想方设法选择适当的吉日、地点和场合求子的习俗也是比较普遍。比如有的人趁清明节上坟祭祀祖先的机会供祭品、上香、烧纸钱、磕拜、祈祷等形式请求祖先赐子。有些地方在清明节全家老小上坟时用滚馒头的形式求子。

  • 标签: 滚馒头 这一天 时用 在乡下 流水潺潺 官亭镇
  • 简介:陕苏区又称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二大苏区。1932年12月11日夜,红四方面军胜利进入陕南上元观、私渡河、钟家沟,结束了历时两个月行程三千里的长途跋涉,开始筹划创建新根据地,标志陕苏区的开端。1935年5月初,为打破"陕会剿"接应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四川江油附近召开高级会议研究行动方针。

  • 标签: 川陕苏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 红四方面军 中央红军
  • 简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以机动灵活的战术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迅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5月上旬,我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又声东击西,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尾追之敌,进入四境内。在通往会理的路上,行进在中央纵队队伍中的总政宣传科科长黄镇掉了队,落在后面,与我们五军团同行了一段。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黄士彦、破坏部干事张青云和当时担任猛进

  • 标签: 中央红军 四渡赤水战役 中央纵队 破坏部 宣传干事 行军散
  • 简介:秧歌是古代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演唱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娱乐性、欣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秧歌也叫“社火”,每年春节期间,民间村庄都有盛况空前的“耍秧歌”、“闹社火”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耍秧歌是农村春节期间主要的文化生活和社事活动,有祈求平安之意蕴。

  • 标签: 秧歌 民间歌舞 春节期间 演唱艺术 传统习俗 文化生活
  • 简介:大禹赶石的故事大禹圣人凿开了三川东面的山岭,把积在三的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对面可以说话,但就是过不去,大禹圣人看到了这个情形,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又设了祭坛,祭祀上天,请求天庭赐给赶山鞭,上天就给大禹圣人赐了条赶山鞭,大禹圣人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圣人赶石时,不叫赶石,而叫赶牛,他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

  • 标签: 大禹 故事 圣人 积石山 百姓 两岸
  • 简介:<正>明清两代,我国的书画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继续向前发展。总的来说,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山水、花鸟画居多,人物画较少。水墨写意技法盛行,流派众多。一大批文人书画家如异军突起,他们用书画抒胸怀,写豪情,挥洒自如,形成了书画技法上绚丽多采的局面,使书坛上僵化刻板的“馆阁体”书风,画坛上陈陈相因、因袭泥古的画风为之一扫。

  • 标签: 费密 黄辉 四川 破山 明清两代 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