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外显子19及21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腺癌患者683例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32例,年龄25~89(62±11)岁。根据基因突变状态分为EGFR基因常见位点突变(外显子19、21突变)382例(突变组),包括外显子19突变者165例(外显子19突变亚组),外显子21突变者217例(外显子21突变亚组),及EGFR基因无突变301例(无突变组)。突变组与无突变组、外显子19突变亚组与外显子21突变亚组各特征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或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突变组与无突变组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史、实体生长方式为主占比、周围型分布、肿瘤最大径(3 cm为截点)分布、毛刺征、磨玻璃密度影、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肺内转移灶数目(10个为截点)、胸腔积液、坏死、胸内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女性(OR=5.230,95%CI 3.534~7.740,P<0.001)、无吸烟史(OR=2.970,95%CI 1.986~4.443,P<0.001)、磨玻璃密度影(OR=3.092,95%CI 1.746~5.477,P<0.001)、无坏死(OR=1.754,95%CI 1.047~2.939,P=0.033)、血管集束征(OR=3.129,95%CI 1.971~4.969,P<0.001)、胸膜凹陷征(OR=2.434,95%CI 1.680~3.526,P<0.001)及肺内转移灶≥10个(OR=2.242,95%CI 1.284~3.915,P=0.005)为肺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及19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其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及19突变的AUC为0.804。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亚组与外显子21突变亚组的性别分布、腺泡状为主生长方式占比、周围型分布、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管集束征(OR=1.833,95%CI 1.187~2.831,P=0.006)是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鉴别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突变与外显子19突变的AUC为0.604。结论肺腺癌EGFR常见位点突变与无突变、EGFR基因外显子19与外显子21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熟悉和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基因突变状态未知型肺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实验组(n=40例,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促进疾病控制和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MSM涉药性行为(SDU)特征及应用二阶聚类算法对其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并探索SDU与HIV高危性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依托成都市MSM社会组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同伴推荐招募MSM,收集社会人口学、SDU特征、性行为情况、STD诊断史和HIV感染等信息。对7项SDU特征进行二阶聚类分析,进一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U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结果共调查MSM 727人,近6个月SDU报告率为39.8%(289/727)。二阶聚类将报告SDU的MSM(SDU-MSM)聚成三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类MSM在月均收入、SDU所使用毒品类型、毒品使用方式、SDU频率、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群交等变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三类报告SDU-MSM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是第一类的2.22(95%CI:1.06~4.66)倍;第三类和第二类报告SDU-MSM发生群交的可能性分别是第一类的2.82(95%CI:1.18~6.77)倍和8.78(95%CI:3.42~22.42)倍。结论成都市MSM中SDU报告率超过1/3,不同SDU-MSM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相关,SDU频率较高、毒品用量较大和有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的MSM更容易发生群交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增加HIV/STD感染风险,需加强SDU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涉药性行为 二阶聚类分析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更高;研究组高风险行为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遵医行为率与自我效能感,其对于患者高风险行为的规避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行为矫正 亲情护理 遵医行为率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幼儿的饮食营养和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对幼儿进食行为的调查和分析,以临床角度探讨幼儿的饮食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 标签: 幼儿 进食行为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遵医行为作为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行为之一,对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论文旨在探讨遵医行为与护理干预策略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整体健康水平。通过系统综述相关文献,我们总结了当前遵医行为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干预策略在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方面的效果。研究发现,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为制定更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遵医行为 护理干预 患者治疗依从性 医疗管理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BAD疾病的影响价值。方法: 抽选我院BAD 患者90例,比对组45例:开展常规干预对策:探究组45例: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探究组治疗有效度93.33%高于比对组的73.33%,(P<0.05)。探究组遵医行为与治疗满意度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BAD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疾病,选择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还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可加速病情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遵医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有效度
  • 简介:摘要重复刻板行为是众多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特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日常交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其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与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关系密切,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重复刻板行为发生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如额颞叶痴呆、强迫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的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然而对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确切的机制仍缺乏可靠证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明确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作用细胞,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重复刻板行为 神经精神类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动症是一种影响儿童行为的神经发展障碍,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挑战。本文旨在介绍矫正多动症孩子行为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通过强调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结构化日常生活、培养社交技能、关注睡眠和饮食等的护理策略,更好的对多动症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通过本文的科普,我们希望为大众提供实用的护理知识,共同助力多动症孩子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迎接更充实的未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结核门诊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结核门诊收治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基础组与教育组,每组均32例。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教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健康行为。结果:干预1个月,与基础组比较,教育组患者病认知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显著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低(P

  • 标签: 结核门诊 行为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健康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护理行为评价量表对影响我院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因素进行评分,制作基本资料统计表,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比基本资料中不同特征的护士护理行为评分,对门诊采血室护理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名护士的护理行为正常,护士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为(10.04±1.29)分。门诊采血室护士的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不同,其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知,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年限≥5年、社会支持低、消极应对行为(P<0.05)。结论: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是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因素。

  • 标签: 门诊采血室护士 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护理行为评价量表对影响我院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因素进行评分,制作基本资料统计表,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比基本资料中不同特征的护士护理行为评分,对门诊采血室护理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名护士的护理行为正常,护士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为(10.04±1.29)分。门诊采血室护士的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不同,其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知,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年限≥5年、社会支持低、消极应对行为(P<0.05)。结论: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是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因素。

  • 标签: 门诊采血室护士 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护理行为评价量表对影响我院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因素进行评分,制作基本资料统计表,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比基本资料中不同特征的护士护理行为评分,对门诊采血室护理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名护士的护理行为正常,护士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为(10.04±1.29)分。门诊采血室护士的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不同,其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知,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年限≥5年、社会支持低、消极应对行为(P<0.05)。结论: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是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因素。

  • 标签: 门诊采血室护士 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n=25)用舍曲林治疗和观察组(n=25)用舍曲林与辨证行为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用辨证行为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辨证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50例,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采取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以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暴力行为改善情况为评价标准,就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SSPI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值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MOA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治疗患者疾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使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指导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行为转变理论。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用于T2DM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认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2型糖尿病 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