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安昌浩,号岛山。1878年出生于韩国平安南道江西郡草里面七里凤翔岛。其始祖是高丽王朝末期的著名学者文成公安,他不仅首先将中国南宋的性理学传播至韩国,而且在韩国开了创办书院之先河,对于韩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安氏的后裔中也是人才辈出。安昌浩的父亲安兴国是个以务农为生的儒生,家境清贫。安昌浩12岁时,父亲即去世,他是在祖父的照顾下长大的。7岁始,他在父亲的亲自督教下,接受了传统的封建儒学。至9岁时,他的汉文水平已在私塾里出类拔萃,深为当地儒学家李锡宽等赞赏,后来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安昌浩为妻。由于安家经济困难,安昌浩自9岁至15岁一直给人放牧,过的是半工半读的生活。1894年,安昌浩17岁
简介:马际昌(1861—1949),回族,号逸仙,云南玉溪红塔区大营村人,清末民初长期担任大营清真寺管事,其事迹鲜见文献记载。据坊间采访得知马际昌的大致情况是:有文化,被尊称为“大先生”,家族曾经委托其整理续写马氏家谱;其家曾悬挂别人赠送的《孝廉方正》等3块额匾;其在世时,坊上与马姓回族祖居地玉苗村的彝族保持良好关系,时有来往,1945年玉苗彝族还专门派人到大营探望他;其子马遇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上校团长④;其孙有介良、世良、安良,其中马安良退休后服务坊上,现任玉溪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州城清真寺管委会主任,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马际昌事迹不彰,几近泯没。即使采访其孙辈,亦了解不多,语焉不详。笔者在滇南著名回族聚集地——玉溪大营村考察回族史迹与现状,发现清末几通碑刻与马际昌有关,反映了他作为大营村管事和17个回汉村庄总理首事,品端学粹,堪以总理,热心教门,服务乡里,维护回汉团结,成绩显著,驰名滇南。笔者正是从碑刻中知道马际昌,走近马际昌的。
简介:咸安坊位于汉口胜利街与鄱阳街、南京路与北京路围合的街区中部,是汉口著名的老里份之一。主入口在胜利街上,里份巷道通到鄱阳街的过程中,有一段"之"字形巷道。巷道全长320米,宽6米,可以通行汽车。里份共有二层或三层石库门楼房60余栋。咸安坊这个名称,最早只是指靠近胜利街的一部分里份,中部则称德永里和启昌里,靠近鄱阳街的一部分称同仁里。《武汉地名志》记载:"北段房屋由业主王奇峰等七人合建于1932年,称同仁里。南段房屋于1933年由业主张韵轩等投资修建,称成安坊。中段称启昌里和德永里,亦同时建成。1967年里坊合并,曾改名灭资里,1972年统称咸安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