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附睾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年龄分别为10岁、23岁和25岁,病程分别为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左侧附睾1例,右侧附睾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临床以阴囊肿块并进行性增大为主要症状。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发现附睾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不同分化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肌调节蛋白(MyoD1)、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尤文氏肉瘤标记物(CD99)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阴性。结论附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

  • 标签: 附睾肿瘤 横纹肌肉瘤 诊断 病理学
  • 简介:[摘要]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发展成巨大型极其罕见,该型发展成巨大型病例文献报道尚少。本文报道一例Ⅱ型巨大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治经过,并做相关文献复习,以增强和完善对Ⅱ型巨大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认识。

  • 标签: [] 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巨大型诊断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后全身PET/CT提示右髂血管旁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尝试"mFOLFOX"方案化疗。但患者分别于2015年8月31日及2015年12月23日因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而行减瘤手术。术后患者因体质弱,未再继续行抗肿瘤治疗,行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于2016年7月21日死亡。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癌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需由组织病理确诊,大范围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仍无公认化放疗方法,预后极差,生存期短。

  • 标签: 小汗腺螺旋腺癌 皮肤肿瘤 治疗
  • 简介: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脑卒中类疾病,发病后30d内病死率高达30%~50%,幸存者也通常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后遗症,同时全球每年约新发200万脑出血患者[1]。脾脏摘除后伴发脑出血且对神经保护作用病例报道国内外极为少见,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完善,学科之间交叉与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其脾脏摘除后伴发脑出血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报道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脾脏摘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神经保护机制。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文献复习 伴发 脾切除后 神经功能缺失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高颈段脊髓室管膜瘤认识。方法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累及高颈段脊髓室管膜瘤1例,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该病例颈椎MRI平扫显示第1至5颈椎椎体水平脊髓内见条带状低T1WI、T2WI周围高信号、中间低信号,增强扫描提示颈2~4段脊髓肿块环状强化,计算机测量全部病变范围15.1×7.7×52.4mm,全麻下行脊髓内病变切除术,术病理诊断为胶质瘤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结论该病例是室管膜瘤,手术宜选取有明显强化囊变肿瘤全部切除。

  • 标签: 脊髓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囊性变神经病理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改变及人口流动增加,HIV感染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疾病多样性和隐蔽性,以及医生对疾病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导致对该疾病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HIV感染者 文献复习 狼疮性肾炎 人口流动 重视程度 认识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告1例脊髓空洞症(SM)合并Charcot关节病(CJ),通过文献复习方法提高对该病在诊断及治疗上认识。方法通过回顾该疾病临床表现及典型影像学特点,结合相关文献以求提高诊断正确率。结果该病例左肘部为典型Charcot关节病表现,颈椎MRI确诊为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是诊断该病主要依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CHARCOT关节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梭形探讨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spindlecellhemangioendothelioma,SCHE)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1例足底原发性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并文献复习。结果组织病理示皮下可见肿瘤由海绵状血管区和梭形细胞实性区组成团块,在实性区内可见小簇状分布组织细胞样圆形空泡状细胞,似印戒细胞形成血管腔。免疫表型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Ⅷ、CD31、CD34等内皮性标记物均阳性;梭形细胞除Vim阳性以外,FⅧ,CD34,CD31梭形细胞均阴性,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结论SCHE是一种少见血管病变,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其肿瘤体积,生长方式及细胞异型性;其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一定特征性。

  • 标签: 血管内皮 梭形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病例1:1例27岁女性患者,既往无过敏史,因垂体TSH瘤皮下注射奥曲肽注射液0.1mg后出现注射部位瘙痒、红疹、伴有硬结,由于治疗需要,再次使用奥曲肽后再次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后使用氯雷他定片(10mg,qd)抗过敏治疗,患者再次用药后未再出现皮疹、硬结等不适。病例2:1例10岁3个月女性患者,既往有护肤品及静脉输液(具体不详)过敏史,因垂体TSH瘤皮下注射奥曲肽注射液0.1mg后出现注射部位红晕、硬结,伴明显疼痛、瘙痒,由于治疗需要,再次使用奥曲肽后再次出现上述不适,后给予西替利嗪片(10mg,qd)抗过敏治疗,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标签: 奥曲肽 注射部位反应 瘙痒 皮疹 硬结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 标签: 成釉细胞癌 成釉细胞瘤 颌骨
  • 简介: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影像表现,以增加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认识。方法分析两例经MRI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经过及MRI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平扫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流空效应消失和静脉窦内信号改变。静脉窦内血栓MRI平扫表现为T1WI、T2WI、FLAIR信号不均匀增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影。1例患者上矢状窦、左侧大脑表面部分静脉、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伴两侧顶部、右侧颞枕部脑实质肿胀和两侧顶部及右侧颞枕部少量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另1例患者上矢状窦弥漫性血栓形成,右侧乙状窦末端与颈内静脉交界段血栓形成伴狭窄,脑浅静脉代偿性增粗、迂曲,不伴有脑实质改变和出血。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直接和间接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CVT提供明确诊断依据。

  • 标签: 卒中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了解气道侵袭性曲霉病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气道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急。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新生物突出于管腔,病理示大量曲霉菌丝浸润至气道黏膜基层,伊曲康唑治疗24周后痊愈。结论气道侵袭性曲霉病以曲霉浸润到气道黏膜基底层为特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有效诊断手段,伊曲康唑是治疗气道侵袭性曲霉病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气道 曲霉病 纤维支气管镜 伊曲康唑
  • 简介:患者男,58岁,2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颞头皮肿块,质软,无压痛,无红肿化脓,大小0.5cm×1.0cm×2.0cm,一直未予重视,后肿块逐渐增大,1年前大小4cm×3cm×2cm,超声检查示右颞头皮肿块,未予治疗;肿块继续有所增大,3d前再行超声复查示“右颞部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查体:右颞头皮肿块,大小5cm×4cm×2cm,质韧,无压痛,边界不清楚,表面未见回流血管;

  • 标签: 异位脑膜瘤 文献复习 头皮肿块 颞肌 超声检查 占位性病变
  • 简介: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和其他代谢性骨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与肿瘤转移相关骨骼疾病。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而产生临床治疗作用。然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尤其是静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致颌骨骨坏死危险。目前,国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下颌骨坏死报道。作者报告1例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Fosamax)致下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 骨坏死
  • 简介:摘要:肯尼迪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罕见疾病。陈洋博士以补益脾肾为主要原则,兼以化痰、祛瘀之法,通过针药结合治疗1例肯尼迪病。

  • 标签: 肯尼迪病 陈洋博士 针药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胆囊滤泡性淋巴瘤(FL)临床特点,提高对原发胆囊淋巴瘤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例原发胆囊FL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因上腹部不适,行腹部CT示胆囊病变,考虑胆囊癌可能,肝脏多发囊肿,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FL,无治疗指征,进行临床观察随访。4个月后行骨髓涂片、骨髓活组织检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未见异常,行PET-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影,代谢增高,淋巴瘤浸润,余未见明显异常。根据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2016版)诊断为FL 3a Ⅳ期,无治疗指征,继续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至2021年8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胆囊FL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行胆囊切除术,密切随访可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胆囊 淋巴瘤,滤泡型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收治1例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乏力症状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ⅣA期。明确诊断后给予ECHOP方案治疗,第3个疗程更换为西达本胺联合GDP方案治疗,随访至2021年5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结论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