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体血液回收”理论的提出距今已近200年,最早是由英国外科学博士James于1818年在他的动物实验室开始该项工作的。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简陋和相关技术的局限,即使同一血源也有被感染的风险。直到80年代初爱滋病的出现,自体血液回收才又重新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1]。我院手术室2000年5月以前均沿用传统用勺子舀的方法回收胸腹腔内自体血,操作繁琐,采血速度慢,污染机会多。从2000年5月以后我们应用改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回收胸腹腔自体血,并输还给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目前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但在许多中小医院还无此设备的情况下,可借鉴和应用此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4年12月给107个病人应用改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回收胸腹腔自体血,男46人,女61人,年龄11~64岁,其中肝破裂18例,脾破裂39例,宫外孕破裂45例,胸腔大出血5例,回收输入血量500~2000ml,均未加入抗凝剂。1.2使用方法与装置如图1所示,把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塞内的长管(1)剪去一段,保留3cm长(长管如不剪去一段,则当负压吸血入瓶后,血量浸过瓶内长管时,血液将不断泡腾,...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9月-2021年3月收入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观察组综合有效34例(94.44%),对照组综合有效27例(75.00%),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眼压水平有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指标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11.11%),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30.56%),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术后预见性护理措施价值显著,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综合护理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护理结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睡眠障碍患者采取耳穴埋籽治疗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干预,对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失眠严重指数(ISI)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SPQI、ISI评分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组间观察发现,观察组SPQI、ISI评分明显更低(p<0.05),睡眠时间明显更长(p<0.05)。结论 对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睡眠时间的延长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且多数患者合并胸部损伤,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正常生活。针对此病临床上多以胸腔闭式引流术为主,但因多数患者担心病情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为此通过是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各项临床症状。故本文针对整体护理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进行简单评价,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40例,均于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各20例。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另一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临床指标、心理健康状态为对比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眼压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的数值均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评估SCL-90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更有利于患者眼压的控制,缩短了康复时间,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2年3月本科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76名,都予以显微镜下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从住院时间上看,试验组(14.23±2.06)d,和对照组(18.93±2.48)d相比更短(P<0.05)。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的发生率是0,和对照组的10.53%相比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用手术室护理,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护理中,采用间接夹管配合盆底功能训练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6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接夹管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接夹管配合盆底功能训练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尿道分布压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道分布压有优势。结论:在护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过程中,采用盆底功能训练联合间接夹管共同护理方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尿道压和膀胱压,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可以被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以探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为目的,并针对患者眼压、生活质量等作为整体护理有效性的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72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患者,判定其符合纳入标准后,展开分组研究,对患者眼压、生活质量两项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后对组间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两种护理方案后得出:观察组护理期间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且生活质量评价内容里4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在其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案无疑是最佳的干预手段,无论是在缓解患者术后眼压上、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均起到了关键性的干预作用,此项护理方案可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良好,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管路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6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数字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管路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和管路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采取集束化管路护理,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管路留置和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虚拟仿真系统用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生90名为实验目标。按照不同教学方法分成虚拟仿真组(45名)与传统组(45名)。两组学生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教学;虚拟仿真组采用虚拟仿真系统;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认可度。结果:虚拟仿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虚拟仿真组认为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深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锻炼创新思维、拓展知识面占比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中,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均明显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建议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全程系统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对眼压和负面情绪的作用。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35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的患者命名为参照组,开展全程系统护理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眼压结果来看,研究组1d、5d、10d和15d的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开展全程系统护理可将眼压水平降低,负性情绪予以改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的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眼部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目前,多数医疗单位仍采用汞柱血压计听诊法测血压,并以肱动脉的血压值来代表周边血压值.此法不需高度熟练的操作技术,重复性好,使用工具简单.但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感到在冬春季节用此法测血压时,由于测量部位不易暴露,既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又可因暴露不充分,袖带缠缚部位偏移,影响了测得值的准确性.为了寻求更便于测量血压的部位,我们测量观察了前臂桡动脉血压,并与肱动脉血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测试对象抽测本院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23人,其中男10人,女13人,17~52岁.1.2方法(1)血压计选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的根据国家标准GB3053-82设计的台式血压计,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袖带长宽为50cm×14cm.测量时选用同一听诊器;(2)肱动脉血压测量法按WHO的规定进行,胸件置于袖带外[1];桡动脉血压测量法基本同肱动脉血压测量法.不同点是:暴露右前臂,袖带驱尽空气后平整无折地缠缚于前臂下部,松紧以能放入1指为度,袖带下缘距腕关节4~6cm,听诊部位为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每种方法测2次,每次间隔30s,最后取2次的平均值;每种方法间隔1min.每种方法测量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方法选定.计量单位为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