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妇产科医院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集的700例不同医院的病患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分析。结果在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中,消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是其主要感染类型,其中妊娠合并、留置导管、住院时长的增加是导致其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加强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妇产科医院的安全因素。

  • 标签: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医院外科手术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避免和减少手术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手术室空气质量、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器械消毒密切相关,此外工作人员接触传染源的可能性大,常暴露于多种危险之中1,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室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我国医院卫生护理带来很大不便,通过有效的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本文对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 手术切口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7例。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治愈,3例死亡,死亡率11.1%。结论治疗颅内感染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及脑室灌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术后 颅内感染 鞘内注射 脑室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产房感染的现象及引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控制产房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妇产科产房收治的550患者进行调查与统计学分析,分析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并与2010年收治的50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我院2010年妇产科产房分娩的50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0例,发生率为4.0%,2011年妇产科产房分娩发生感染有6例,发生率为1.0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产房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采用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降低产房感染的现象,保证产妇的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产房感染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在各方面管理上加强干预,旨在减少医院内感染因消毒不完善造成的事故,达到感染的有效预防效果。方法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自身技能与工作素质外,还需针对器械回收按照流程管理模式加强消毒各环节的指导与控制。认真做好流程管理,如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并做好检测与追溯工作。结果通过消毒流程各环节的控制能够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消毒灭菌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让我院消毒供应部门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于院内感染影响极大,医院应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地位,通过消毒供应各环节的优化达到预防感染目的。

  • 标签: 消毒供应 院内感染 作用分析
  • 简介:作者简介侯艳玲(1965-),女,山东寿光人,副主任护师,本科。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的开展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开展前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执行率、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抗生素使用率。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由5.06%降至2.67%(P<0.05)、手卫生执行率从38.44%提高到61.62%(P<001)、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从95.09%提高到98.43%(P<001)、抗生素使用率由591%降至3947%(P<0.01)。优质护理开展后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更符合规范要求。结论优质护理的开展对医院感染控制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感染控制 促进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functio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胃结肠手术患者56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感染的高危易感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占7.22%。其中以结直肠癌根治术感染发生率最高,占19.64%,结直肠手术居第二,占10.5%,手术类型与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输血、术前发热、手术时间长、肥胖等因素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结肠手术后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术前做好各方面的评估,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术前分析,从而加强预防,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胃结肠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情况,并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院内感染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离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与耐药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160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真菌、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与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比较好。结论本院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抗生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同时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是一件长期艰苦卓绝的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 标签: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以及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88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观察组)与同期40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铜、铁、镁、锌、钙的测定,观察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铁、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呼吸道患儿各种微量元素缺乏者占65.20%,其中铁缺乏者最多,占27.83%,其次为锌,占22.93%;同时缺乏两种及以上的微量元素者占20.60%;两组铜、镁、钙缺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血铁、锌平均水平低,微量元素缺乏者高,应及时有针对性的补充,提高患儿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微量元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在临床的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为今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方法研究对象时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儿科治疗的6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其中男孩40例,女孩28例,年龄从4岁至1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9岁。将68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抗生素,吸氧,化痰等对症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再加服匹多莫德,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1年后随访调查患儿发作次数。结果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儿,1年后随访调查实验组患儿平均感染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结论抗生素等基础治疗加上匹多莫德可以明显提高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以后感染的次数,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科 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感染 腰椎 后路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在正确运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切开引流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症状改善,达到了96%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症状改善,达到了8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目标性监测1,通过监测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从宜都市中医医院2012-01-2012-12收集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所有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81株,前三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结论总结出了MDRO感染患者的状况,提出了有效的防控MDRO感染措施。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目标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引发感染因素。方法通过寻找156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80例发生感染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感染原因,分析创口炎细胞侵润与骨折原因及骨折程度的关系,并给予积极治疗。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存有差异,其中远段骨折(83.6%)、粉碎性骨折(64.2%)、Ⅲ级骨折(69.5%)感染率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80例术后感染患者均痊愈出院,感染灶恢复良好。结论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较普遍,因素种类多样,各类型骨折感染率不同,有效治疗后感染症状可消失,完善骨折愈合情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