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及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PSQ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颈椎病患者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理疗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理疗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结论对颈椎病理疗康复护理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放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的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治疗,一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及纤维蛋白原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的疼痛因素,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或降低疼痛的发生率。方法将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并发非切口疼痛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体位纠正、引流管护理,对疼痛不能耐受者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如心理护理、音乐干预及配乐康复操等针对性措施,分析2组疼痛发生情况。结果8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并发非切口疼痛者中,腰背部疼痛40例,颈肩部疼痛28例,腹部疼痛18例;实验组术后12h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为76.5%,24h后疼痛基本缓解,可以耐受,48h疼痛全部消失,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者所占比例较大,以腰背部、颈肩部疼痛为主,医护人员应针对疼痛因素,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以达到消除或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本计生站留置宫内节育器女性210例,按照女性取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70例口服补佳乐7d后取环视作1组;术前阴道后穹窿置入0.2mg米索前列醇,间隔2h后取环视作2组;口服补佳乐7d后术前阴道后穹窿置入0.2mg米索前列醇,2h后取环视作3组,比较取环效果。结果1组用药后宫颈弹性优良率为50%,2组50%,3组为90%,1组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1组宫口松弛度优良率为50%,2组为50%,3组为90%,1组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1组取环困难和失败率为14.29%,2组为11.43%,3组为2.86%,1组困难失败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补佳乐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效果要优于两种药物单一使用,可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使用孟鲁司特和酮替芬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18日至2017年3月18日我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评分为(0.69±0.36),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评分为(1.08±0.4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5.6%,6.7%,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2.2%、20.0%,对比P<0.05。结论在对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效果确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方案治疗效果及手术实施和术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4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加压钢板固定方案治疗(对照组,n=42)与采用带锁髓内钉方案治疗(观察组,n=42)手术总有效率、手术实施及术后骨骼愈合情况、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例临床优良率经评定为95.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骨骼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案治疗,可提高手术实施效果,改善手术质量,缩短骨骼愈合时间,且具较高安全性,临床指导意义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TIA150例,对其进行“ABCD2”评分,并记录患者的影像学检查(DWI和MRA)结果,随访观察90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DWI+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高危及中危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低危患者(P<0.05),ABCD2+DWI+MRA评分预测TIA各时间点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P<0.001)。结论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口腔颌面(OAM)损伤后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损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对患者口腔功能的影响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其对于护理方案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思(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口腔颌面损伤以及治愈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于口腔功能的影响程度也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口腔颌面损伤的治疗时,运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案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0月中所接收的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中任意选取30例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盲选其中15例,按照常规前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15例患者则按照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观察。结果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HS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存在有显著优势,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且不易导致其在术后产生并发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