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表现。结果胸部X线片无特异性,1例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1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网状和线条状阴影,小蜂窝状或多发小囊状影,3例表现为气胸,2例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无一例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CT扫描虽然发现直径较大的囊腔样病变,但囊壁显示不清,HRCT扫描病变显示清晰,表现为两肺从肺尖至肺底弥漫分布的囊状改变,均有薄壁,壁厚约1mm,边缘清楚,厚薄均匀。大部分囊腔直径〈20mm。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伴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特点.方法用肺功能仪对20例脑血管疾病伴偏瘫患者(试验组)的慢肺活量(S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测定,同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肺功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SVC、FVC、MVV、PEF、FEV_1水平分别为(3.06±1.37)L、(3.05±1.37)L、(56.24±8.63)L/min、(4.55±1.82)L/s、(2.59±1.09)L,低于对照组的(4.38±1.65)L、(4.37±1.65)L、(116.15±6.38)L/min、(8.08±1.33)L/s、(3.82±1.1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伴偏瘫患者不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存在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故在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除了注重肢体功能训练外,也应对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从而实现全面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何种护理方式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再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复发情况、住院的天数以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将实验组慢阻肺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复发率方面前者为2.9%,低于后者的15.7%;住院时间方面前者为(14.7±2.6)天,后者为(20.3±2.1)天;护理满意度方面前者达到了97.1%,高于后者的84.3%。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为患者的恢复带来更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再次肺切除治疗肺癌及胸膜肿瘤肺浸润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再次肺切除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6例肺癌及1例胸膜肉瘤肺浸润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资料,分析手术难度及术后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随访分析全组病例生存情况。结果除胸膜肉瘤外其余6例肺癌患者均为完全切除病灶,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7例胸膜粘连均严重,尤其肺门处肿瘤生长、浸润严重,3例患者肺门大血管破裂出血500ml以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超出初次手术(P=0.000)。术后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各1例,短期支气管胸膜瘘、伤口感染各1例。全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14.3%,肺癌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16.7%。结论虽然肺部肿瘤再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大,但其成功率仍然很高,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再次手术仍然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肺内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肺内结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5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CT征结块。其中30例患者为肺癌,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5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对比两者的恶性病变率。结果50例毛刺征按其长度通常一般可分为两类短毛刺征36例,恶性病变率为86.11%,长毛刺征14例,恶性病变率为2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判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毛刺征,因此,临床在诊断时需要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相结合,这样一来可以时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脉变化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动态变化患者49例(94.23%)。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S1QmTm、QmTm、Tv1-v3发生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多样复杂,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CT 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 临床 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8年 12 月 ~2019年 12 月于我院进行胸部 CT 检查发现肺磨玻璃结节的 患者 113 例,根据 CT 影像学资料分为:浸润前病变( AIS )组 14 例、微浸润腺癌( MIA )组 39 例、浸润性腺癌( IAC )组 60 例 。 所有患者 使用容积数据进行重建并保存,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诊断。对比三组患者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大小;同时对比三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和边界表现。 结果: 三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实性成分大小均有明显的差异, AIS 组显著优于 MIA 组和 IAC 组 ( P< 0.05)。 三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和边界表现均有明显的差异 ( P< 0.05)。 结论: CT 诊断肺磨玻璃结节能够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编呼吸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的研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达法选取我科 2018年 6月 -2018年 12月出院的 80例 COPD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呼吸操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入院后对两组患者按慢阻肺用药指南进行用药,并进行呼吸内科健康宣教,呼吸操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于住院后进行自编呼吸操训练,每周两次,后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呼吸操训练的内容包括自编呼吸操练习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随访持续时间为半年,肺功能结果的评估时间为出院后第 7天、 30天、 90天、 180天。肺功能评价的指标是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结果 将干预前后的 FEV1数值比较,呼吸操组指标第 7天与 90天, 90天与 180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创呼吸操动作比较简单,易学,明显增强 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受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