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0例,采取包括常规护理在内的重症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实行重症护理的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应用中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等,在患者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极大的正向作用。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多发病。去临床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口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同时冠心病和脑卒中是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的类型,同时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临床对于心肌梗死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并且统计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年龄逐渐成年轻化。进行早期康复是目前国内外开展多年的治疗方式。医学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要绝对卧床4~8周,因此在4~8周期间,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对于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中予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近几年颅脑损伤患者多,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且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大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手术室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阐述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巡回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手术护士需全面了解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沉着冷静应对,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作为手术护士需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为手术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是配合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脑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72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组急诊护理效果和患者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可提高急诊救治效果,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衰是临床中常见的重症疾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以及休克等症状,该病进展快,对患者危害极大。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现探析重症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衰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共计150例,根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2020年6月-2020年12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21年1月-2021年6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重症护理组,实施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重症护理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改善(详见表2和表3)。两组数据对比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重症护理是一种针对重症患者开展的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重症护理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改善,说明重症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速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肾功能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50例急性肾功能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者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使用生命质量核心力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使用投票评价的方式,来判定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在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最终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结束之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最终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之后,对于急性肾功能患者来讲,最终的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加强医患彼此之间的交流,提升医疗护理干预质量,能够帮助急性肾功能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针对记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于神经重症模式下开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数共96例,其中48例患者在传统常规模式下接受治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改变传统常规模式,应用神经重症模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在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改变以往传统的常规治疗模式,积极引入神经重症模式,以此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且分析急诊科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近1年来急诊科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病人均55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临床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康复疗效、并发症出现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就临床康复疗效来讲,观察组病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就并发症出现几率来讲,观察组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就护理满意度来讲,观察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结论:通过对医院急诊科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防止出现并发症,值得在我国临床上普遍应用以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护理质量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数为30例,均为2021.1-2022.6期间我院收录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通过开展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统计组间心功能指标及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就治疗措施实施前后组间心功能指标评测工作,治疗前组间差异较小,开展治疗措施后两组积分虽均有所改善,但均以观察组指标更优,P<0.05。就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从服务态度、操作熟练度和规范性、宣教工作的全面性以及家属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护理质量的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