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作了新的阐述,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在此思想指导下,教育部提出了“人民满意教师、人民满意学校和人民满意教育”——即“三满意”创建活动。几年来,“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在各地迅速推开,不少地方已经完成了第一批“人民满意学校”的评选工作。这项活动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但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不加以研究和规范,则会影响此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会使学校建设走入歧途。下面就“人民满意学校”的评选活动谈些个人观点,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简介: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含义的阐述,以及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提出了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一是实现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教学、研究、建设和管理等诸方面;二是大学引领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大学的社会责任、社会地位、软实力等方面。建立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制,应当从教学体制、科研体制、管理体制、服务体制、引领体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机制等几方面着手。
简介: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伴随新时代“以人为本”教育观的转变,班主任的角色更应该由领导者变为引导者,由管理监督者变为服务者。面对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转轨,班级管理的治本三策又该如何有效实施?构建“班级文化”,从班级自然环境的设置,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的认同,班级主体责任意识的激发等方面去重塑班内学生认可的内在文化精神,让班级教育管理在思想上成为春风化雨的熏陶与渗透,在行为上唤起学生主体作为“人”的自觉与自律,从而形成班级管理师生和谐互动的良性发展效应。营建班级特色文化,必将成为实现班级可持续、高品位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