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分析对比了侧杆相对中央杆操纵方式的优缺点,并从人机工效学和防护学角度出发对现代飞机侧杆操纵装置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研究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联合背侧小切口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1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先行掌侧入路复位,并以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固定,再行背侧小切口,对背侧骨折块或关节塌陷骨折块进行显露复位。2例骨折块较小予以复位,缝合骨膜维持骨块位置;余11例根据骨折块大小情况进行钢板螺钉、单纯螺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4例,中1例。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掌侧入路结合背侧小切口适用于治疗部分背侧粉碎、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关节面塌陷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侧切角度,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肉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肉连续缝合。结果实验组30°会阴侧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简介:脊柱侧凸畸形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畸形矫正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患者畸形特点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因此不同的术者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也完全不同.要达到较为理想、肯定的疗效,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脊柱侧凸合理的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及对侧凸最终疗效的评价,便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对推动我国脊柱畸形领域诊治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单位开展了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但层次不一,没有完善而系统的治疗方案,难以进行疗效的相互比较.因此,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脊柱侧凸的治疗规范化,促进我国脊柱侧凸治疗水平健康蓬勃地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行会阴侧切的自然分娩产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组产妇的病理情况、消毒情况以及裂口情况进行抽样分组,分为病理妊娠组、无病理妊娠组、切口合并裂伤组、切口无裂伤组、生产前消毒组、生产后消毒组,每组44例。比较各组间的感染率。结果病理妊娠组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病理妊娠组(15.91%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合并裂伤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切口无裂伤组(18.18%VS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前消毒组感染率显著高于生产后消毒组(15.91%VS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病理妊娠以及会阴切口合并裂伤的产妇应加强注意,并做好生产前后的会阴消毒工作,以降低会阴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产妇分娩后尽快的康复。
简介:目的评估后路凹侧双棒撑开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中期疗效,并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凹侧双棒撑开技术治疗的52例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锚定点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通过复习病例资料,对年龄、撑开次数、撑开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Cobb角和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患儿平均撑开间隔时间,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有32例,男9例,女23例,初次手术年龄平均(7.4±1.1)岁(4~10岁),患儿共接受148次手术,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2.6个月(4~18个月),随访时间平均60.7个月(30~102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109±23)°,术后(55±16)°,末次随访时(46±12)°;T1~S1长度平均年增长率为1.9cm/年。B组有20例,男6例,女14例,初次手术年龄平均(7.7±1.3)岁(5~10岁),患儿共接受54次手术,手术间隔时间平均26.4个月(12~72个月),随访时间平均61.5个月(29~108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104±19)°,术后(51±13)°,末次随访时(62±17)°;T1~S1长度平均年增长率为1.19cm/年。末次随访时,A组在侧凸、胸椎后凸、躯干偏移矫正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1~S1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7例患者(21.9%)共发生9例次并发症,B组有12例患者(60%)共发生15例次并发症。结论对于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采用凹侧双棒撑开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缩短撑开间隔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获得更好的脊柱畸形的矫正与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回结肠端侧吻合与反式侧侧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同一医疗组收治的10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回结肠端侧吻合,对照组采用回结肠反式侧侧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例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2/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8/52),两组在术后总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采用回结肠端侧吻合为主的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优先考虑此术式。